立冬之日,百姓祭祀祖先,与家人团聚饮宴,所谓立冬补冬。辛苦劳作整年的普通百姓尚且可以休息一日,在朝之人却不行。
东土皇帝要亲自出郊,行迎冬之礼,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的仪式样样都要做到。今岁由于大旱,还特意增加了求雨的环节。而这些对于天子来说,这一天也只是刚刚开始。
立冬是惯例要举行大朝会的日子,所谓大朝会,凡在邕都官员,除有守备防卫任务者,均需与会。内容则是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奖惩,对即将到来的新年计划定策。
这一天尽可以讲论是非曲直,过去一年存在的异议如果没有在大朝会上提出,按照制度惯例则不被允许再提出了。毕竟揪着过去说个没完与国家发展没有好处,这是谁都清楚的。
于是有些人憋着要趁此机会发难,才是重中之重。
明玺堂里,明宗皇帝成峇坐在三层缓台的御座之上,原本三层每层都有三尺之高,登位之初就命人把每层改为一尺,宽度也缩短一半,不那么高高在上以示拉近群臣关系。
三层缓台每层柱子都悬挂幔帐,此刻也被要求挂起,皇帝慢慢扫视着下面的群臣,他冷静锐利的眼光要把每一个大臣都看清楚。继位不及三年,帝王的眼光还是太年轻了,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臣子是和自己一条心。
此刻,大殿之中不下百人,每人都端正跪坐在坐垫之上,这是平日上朝没有的待遇,能坐着意味着时间不短,注定不是太好熬过。
最前排的是位列三公的太尉洪典和国尉兼御史大夫左荣,两人分坐两边,中间的丞相之位因为无人担任所以空着。后面则按照九卿之位及各部署官分别坐好。
东土自建立以来定都邕都,历任皇帝以下皆设开府丞相,然而本朝建立之初,皇帝新用事,新旧权贵势力盘根错节,硬是任命不出一个可以平衡新旧各方势力的开府丞相来。
左荣身为御史大夫兼任国尉,虽未开府,身份地位却相当于半个丞相,朝野上下呼之为“假相”。国尉,军政兼通,涉政涉军涉民。再担任拥有监督之责的御史大夫,本不合理,但是新皇帝登基不久,这也算是权力交接时刻的特殊产物。
左荣与一众掌握重兵的老将军交好,本人又在朝堂之上经营多年门生下属遍布,俨然丞相一般,私下大家都认为他必是下一任的开府丞相。可别看皇帝登基之日不算长,人尚年轻,却硬是扛着各方压力始终不吐口。
既然没有丞相,按照职位高低就是太尉和国尉先说话,洪太尉掌管军事,武将出身,令行禁止本来话就不多,而且仗打赢了打输了天下都是一目了然,自然没有太多话要说,也就不怎么急着发言。
那么左荣先说话就十分应该,他整理了衣袍、清清嗓子,正准备站起来发言,不料大堂之上突然冲上来一个赤膊臂膀之人,不由得叫众人一愣。
负责宫廷警卫的郎中令赵深正准备命宫廷侍卫人把人拿下,却看清这人是太卜周敏生,他身捆荆条,到了大殿之上,扑通一声跪倒。众人一看是专门负责星象观察的官员,联想到今岁以来的连续大旱多少都有些了然。
周敏生道,“陛下,微臣等无能,求雨不能,特来请罪。”
朝堂之上一片肃静,落针可闻。
周敏生见无人出声,继续道,“今岁入秋以来,滴雨未降。老臣今早已经详细阅读大朝会之前的最新邸报,河东无雨雪、河西无雨雪、西南门户潋城无雨雪。”
他说的这些,在朝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读过,然而平面的文字看是一回事,在朝堂之上自口中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显得更加耸人听闻,“臣无能啊!现下已经入冬,如果今冬再无雨雪,明岁定要蝗虫大作,颗粒无收,饿殍遍地了。陛下,恐怕,恐怕,老天爷这是要收人了!”
最后这一句话直如市井俗语,却掷地有声,朝堂顿时议论纷纷,群臣都在思考,正不知道如何接话如何下文。
“可不就是收了不少人嘛,老天爷哪一年少了收人!”军方的大臣坐席中一人嚯地站起身来瓮声瓮气地道,“太卜大人,你一个求雨的官不好好去求雨,跑来这里聒噪。”原来是右将军汪晋戎这个炮仗。
太卜是奉常下属官员,奉常位列九卿之首,除三公之外,地位领先其他九卿大臣,让汪晋戎给说成只是个求雨的官,平时优容惯了,何曾见过这么不客气的,一时气愣住了。
汪晋戎是个暴脾气,本就憋着一肚子气来的,“陛下您给评评理,几个月不下雨,我们西边的粮草就硬是少了十之三四,十之三四啊,陛下,再苦也不能苦了士兵,可他奶……”刚要爆粗口,想到是在朝堂上,赶紧改口,“可怎么往北地祁云草原调过去的粮草却是足额发放,护军都尉刘大人,这事是你管的,实在有失公允。”
被点了名的护军都尉刘平,不得不站出来发言,“汪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天不下雨,粮食歉收,米价飞涨,原先预计的粮草开销根本不够用。再加上北边战事吃紧,自然就先紧着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