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见皇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从罗通本心来说,实在是觉得山西战场已经有些失控了。如今也先手里还有三万大军,而且全是骑兵,行动自如,来去如风。这三万骑兵真要是在山西四处乱蹿起来,还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现在皇帝竟然把战争的胜负,寄托在刘安和郭登的良心上,也真是让在场大臣有些哭笑不得。
朱祁钰自己,倒没觉得事情有多么的严重,这个广宁伯刘安,能力相当的平庸,而且是今年才被任命为大同总兵的。
很明显,刘安虽然是名义上的总兵,但是却有些指挥不了大同的守军。
而郭登的治军能力,要比刘安强上好几个档次。虽然名义上是副总兵,实际却是大同的主心骨。
现在武定侯府的大房、二房都投了新君,郭登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被裹挟着一起投靠皇帝。
这样一来,也先没法从大同拿到粮草补给,就算去偷袭宣府,也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沿途抢掠。
要沿途抢掠,就很难保持秘密行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先只得做出取舍,这是他要头疼的事情。
基于对郭家的倚重,以及对自己嫡系亲军的信心,朱祁钰把大臣们好生安抚了一番,便继续回房补觉去了。
大臣们愁容满面地出了西厅,西北那超过三十万大军的混战实在是让众人有点心惊肉跳,赢了还好,万一出点意外,那大明可就真是三长两短了。
这简直比北京保卫战还吓人。在北京城下,至少依托着城墙,败也败不到哪里去。在西北打运动战就完全不同了,这不,一场龙凤寺之战,又送了三万明军。
……
不过心惊肉跳的不止北京的大臣们,如今也先正坐在自己的中军大营里,一样是愁容满面,好像打了大败仗一样。
也先这时候就想到了白起那句名言:惨胜若败。
长平之战结束时,白起同样也是没有一丝喜悦,也从来不吹自己打败了赵括。
冷兵器时代最惨烈的大战,惨烈到双方主将一起身败名裂,简直是空前绝后。
也先现在是感同身受,这次伏击战虽然杀伤明军三万有余,但自己也战死了五千瓦剌勇士,这还没算那几千人的伤兵。
整个战事进行到现在,进攻大明的瓦剌主力只剩下了两万人,再算上伯颜帖木儿那一万毫无战意的兵卒,勉强算是还有三万人。
来的时候可是一共有八万大军啊。
此时,瓦剌的三万大军在大同城北十里外扎营,石亨大军的六万大军在大同城南十里外扎营。
大同城中,有接近两万人的大同守军,还有一万宣府逃亡军。这一万人当时在居庸关让阿剌知院抓了俘虏,后来被皇帝用三万套铠甲赎了回来,然后发配到大同戴罪立功,交由王直与刘安共同看管。
这就是现在的兵力对比。石亨的大军损失了三分之一,如今没有崩溃就算烧高香了,一时之间已经不可能组织进攻了。
也先也差不多,战死了五千人,也超过了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另外还有数千伤兵。
除非也先现在就被兵仙韩信附体,否则也只能被迫原地休整了。
这就是朱祁钰成竹在胸的原因,也先的大军已经接近强弩之末了,看看他们打的一系列大战:阳和口之战、鹞儿岭之战、土木堡之战、紫荆关之战、北京城大会战、倒马关之战、龙凤寺之战。
四个月里打了这么多仗,就算是钢铁铸成的军队,也该累了吧。
这些还都是其次,最令也先头疼的,是太监喜宁根据这几天收到的情报,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次来到大同的朝廷大军里面,没有皇帝的亲军,主力全是五军营和三千营。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的嫡系军队去了哪里呢?
也先是越想越怕,实在不敢想象,皇帝在大明刚刚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就敢再次派出主力,直捣瓦剌的老巢?
就在也先愁眉不展之际,伯颜帖木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也不等也先发问,直接便带着哭腔说道:“大哥,不好了,宣府的内线传来消息,阿剌知院他反叛了。”
也先唰地一下站了起来:“反叛?他如何反叛?”
“阿剌知院带着自己的三万大军,引着明廷数万大军,回师进攻瓦剌本部去了。”
也先心中一凉,双腿发软,又瘫坐了回去。
失神半晌,也先才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约莫十天左右,阿剌知院的大军就已经开拔回草原了。”
“那为什么现在才收到消息?”
伯颜苦着脸回道:“原来大明皇帝与阿剌知院早有勾结。皇帝命阿剌知院将宣府城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人都出不来。
阿剌撤军之后,皇帝立即又命神机营近两万人再次将宣府团团围住。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