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武侠修真>美洲日不落> 第二十七章 非洲:望海城和发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非洲:望海城和发展(2 / 3)

步步发展自身的实力,最后完成了“过江虫”吞掉本地鼠的奇迹。

但是在望海城发展起来后,这种外贸带来的好处,反而越来越成为了制约海州岛发展的负担。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表面上看望海城地处偏僻,是个安逸之所。

但真实情况是,它的对面就是莫桑比克海峡,是当时具有仅次于英法非洲海军的葡属非洲舰队。

虽然后来靠着外购,尤其是从兰芳淘来的军舰,以及内部的海防,勉强的构建了一套独属于望海城的防御,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哪怕对面的葡萄牙人不打过来,万一要是待在南非的英国佬打过来,那可就真是“首战即决战”了。

对这一点最清楚的,恰恰就是海东公,汤霖望本人。

而最让他担心的则是在成为大汉帝国附属国后,带来的副作用。

成为汉国的小弟,不仅仅有修建铁路,援助工业的好处,还有给自己“树敌”的风险。

要知道自从海东国成立后,对面的葡萄牙人就曾两次扩编他们那个所谓的“非洲舰队”,甚至还从本土调集了不少陆军过来镇守莫桑比克。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汉国的名声“太臭了”,哪怕是汉国的附属国,葡萄牙人都得留一手。

看看汉国发展到如今的战争,以及和他相邻的邻居后来都是什么下场,你说葡萄牙人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而葡萄牙人的“过分之举”,自然引起了海东国的警惕,而这也是望海城内迁最终导火索。

毕竟要是真像原来一样把都城放在海边,万一出了战事,海防被破,他汤霖望是不是也要学某个漂移大师来一个“驴车漂移”。

若想不“漂移”,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内陆迁,而这就是望海城在经过两次大规模,十几次小规模建设后,还要整体迁移,进行第三次建设的根本原因。

毕竟就像汤霖望所说: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汤某自然不愿望十数万军民,置于险地!!”

是啊,汤霖望哪怕是迁移,都要先想着都城百姓的“安危”,可见其“仁君”本色。

………………………………………

“轰隆!!”

机器的轰鸣声,就像是炸雷一般,不断的敲打在所有人的脑海。

“汤公,这是汉国送来的制铁机器,有了这些炼铁炉和生产线,咱们海东国,未来产三十万吨钢铁,没有任何问题……”

听着“三十万吨”这个数字,汤霖望先是一喜,随后语气低沉的开口:

“三十万吨虽好,但也只是汉国本土一座钢铁厂的产量罢了,就说那个西京制铁,就不知道比咱们大了多少倍!!”

“不过咱们能发展如今这个地步,已经难能可贵,再有苛求,倒是我太贪了,但是你们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不能一有点成绩就飘了,要知道……”

汤霖望的“教育”,就像是肌肉自然反应一样,一说就说了个不停,说的时候,下巴上的胡须不断飞舞,给人一种“老夫聊发”,但没有少年的感觉。

当教育结束之后,就是一连串的握手拍照,以及最后的“共用食堂午餐”,以示亲民。

第二天的海东日报上,就出现了汤霖望视察望海一号钢铁厂的消息,在这篇文章里,描写了大量汤公深入一线,不顾“劝阻”,视察损害炼钢炉,关心受伤人员的消息。

甚至那些和当地官僚握手的照片,都被描绘成了“监察百官”,“友善亲和”。

至于最后的“特制食堂饭”,则用一句“虽尧舜不过如此”来概括。

而这种事,在汤霖望当上海东公,建府开国后,十分常见。

甚至到了现在,谁要是在海东国说汤公,汤霖望的坏话,那都是一种“找打”的行为,不是官差找那人麻烦,而是当地百姓找那人麻烦。

毕竟,那可是汤公啊,爱民如子的海东公啊!!

………

“启禀汤公,去岁我国,岁入两千零五十二万华元,共支出一千九百零三十万华元,结余一百二十二华元……”

“今年上半年,引进汉国制铁,制糖,机器制造技术,乃至扩建原有厂房,总计花费超千万华元,而下半年,我军还要进行一次武器换代……”

“内务府开支目前还算平稳,每年可以盈余超百万华元……”

“汤府下属产业,除去去年的那些传统企业外,今年新增制烟,制皮等原材料加工企业……”

“我军已经完成了初步整编,距离完全整编,目前还差武器和训练……”

不大的海东公府外堂会客厅内,一个接一个的海东国内外官员,不断的给坐在“师爷椅”上的汤公,汤霖望,汇报着看来起都很重要,但是很多都是“表面”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大多数和两件事有关,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