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东西刺在身上?”莫陟压下震惊的情绪,询问道。
“回大人的话,所有贪赃枉法的证据全都被藏在了梨园。可是梨园已经被恶意烧毁,罪人知晓写在纸上的东西终究不能保全,唯一的办法就是刻在身上,才能安全保留下来!”
烧毁梨园的,不是陶逸的人就是永宁王的人。周全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也承认是良人杀死的徐染?”
周全磕了一个响头:“是罪人和良人一起杀死的徐染。”
“为何要这么做?”
“实属无奈之举。”周全道,“我们本想将这个戏班好好经营下去,可是陶尚书令因为老班主从而嫉恨我们,徐染也因为他的设计曾被迫送入了永宁王府,后来我们为了救出徐染,我便出面假意迎合陶尚书令,但伺机搜集他贪墨的证据。”
“可是从那之后,梨园不得安生,生意逐渐萧条。徐染在王府的时候亦涉及了官员贪污一事,被抓住了把柄,痛苦不堪。我们实在别无他法,于是设计了这么一场凶案——意在指控陶家和永宁王!”
“求大人做主!”良人和周全异口同声道。
谁能想到,一向被权贵轻视的伶人,在此时奋起反抗,给予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大人,皇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说是有两个伶人敲响了刑部的鸣冤鼓,大声控诉陶尚书令和永宁王的罪行,此事皇上已经知晓了!皇上说要召见周全和良人!”一吏上前,在莫陟耳边低语。
莫陟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
这个案子不闹的沸沸扬扬,怕是不会结束了!
介时只怕会牵连到更多无辜的人啊。
楚行舟站在刑部门前,微微叹了口气。
她徐徐展开周全曾送给她的信纸。
上面诉说了梨园近年来所受的所有苦楚。
周全如是写道:全不过三尺微命,不足惜也。但恨大丈夫生于世间,囿于权贵,无所作为,终不得开心之颜。为伶十六载,所唱之曲数万,不过拾人牙慧。今以生命做注,唱生命之歌,不求留名后世,但求问心无愧。纵碾作尘泥,虽九死而不悔。
原来,良人、周全、相思和余生四个人做了一场大戏。他们不满达官显贵的专横残忍,不满王孙贵胄的肆意□□糟蹋,选择冒死揭露这些权贵的罪行。但他们空口无凭,身份低贱,只怕说出来无人会相信。
本来良人拒不认罪,是想让大理寺的官员好好将梨园彻查一番,希望能从中找出被徐老班主藏起的陶逸和永宁王的罪行,他也利用了长历王对他的感情,得以保住性命不死。但是在那个诡异的夜晚,整个梨园被烧的一干二净。四人无法,周全则被选择为与权贵周旋的人选,他辗转于陶氏和永宁王两大势力间,试图从两方的口中找出对方更大的罪证,再等到合适的时机彻底揭发双方。
周全与相思余生做出彼此质疑的模样,在公堂上维护永宁王,为的就是让权贵们相信,周全与戏班中的人不合,从而认为周全是个贪生怕死之人,更加好控制。
而在此之间,无人会注意到弱小的相思和余生,他们可可以躲过诸多眼线,来到刑部敲响鸣冤鼓。
他们眼睁睁看着梨园陨落,深陷权力的沼泽,他们却束手无策。愤恨之余,选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报复达官权贵。
既然怎么做都无法挽救,那不如——不如就在最后做一回堂堂正正的人。
这四个人啊,即使身份低微,即使命比纸薄,还偏要燃烧自己的最后一丝意志,去与权势滔天的贵族抗争到底。
有的时候,不得不令人重新思考,在天地之间,什么才叫做真正的高贵。
良人、周全、相思和余生成功吸引了孟桓的注意,孟桓于御书房召见了他们四人。但整场谈话只有他们五人知晓,其他人则各怀心思,有的惴惴不安,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冷眼旁观。
四人最终由大理寺牢狱转入了刑部牢狱,皇帝亲自下了诏令,五日后四人皆于午门问斩,头颅也要挂在城墙上三天三夜示众。因为他们四人言语侮辱士大夫,出言不逊,蔑视皇权,恶意给士大夫添加罪行。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此之后,陶逸和陶奉谦都被贬了官职,而陶氏的其他人以及陶氏门客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微小借口要么削职要么发配苦寒之地。
永宁王孟屹安安稳稳地待在王府,只是被孟桓罚抄了三百遍佛经。孟峋则因为幕僚一事则被孟桓禁足王府数月。
被罚的最重的反而是孟岐,直接被剥夺了王爷的封号,即刻发配去了西境,命三年内不得诏令不得私自回京。
一场由伶人触发的悬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但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却远远不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