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翰林院内,苏牧瞥了一眼楚行舟案上的砚台。
“楚兄,听闻昨日俞大人送了你一套文房四宝?”
楚行舟抬头看向他:“哦,那是俞大人的旧物,先前我曾好奇过他的砚台,他说若是我不嫌弃,就将他用过的笔砚赠予我。”
苏牧颔首,莞尔道:“你也是幸运的,之前很多人向俞大人讨要,他都不给。”
俞昌和也懂得道理,若是送了新的,旁人免不了要说闲话,这才将自己的旧物赠予自己的学生。但俞昌和是何人,一字难求,更别提他用过的笔墨纸砚了,这老头子当初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楚行舟谦虚一笑:“承蒙俞大人抬爱。只不过我粗笨,跟着俞大人也只能略学些皮毛,倒是枉费了他的一番心意。”
苏牧瞧了她几眼,不知有几句话需不需要提醒。楚行舟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于是道:“长遂兄,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苏牧闻言,长叹,道:“行舟,这些话你也别怪我说出来。你若是想要有大作为,光顾着学些笔墨是远远不够的,翰林院也远远不是良禽长久栖息之地。”
楚行舟的表情一凝。良禽择木而栖,这番话,在面对一个非友非亲的人面前,是万万要谨慎开口的。况且苏牧是俞昌和的下属,此时却点出他只有笔墨之才,而无从政之能。“长遂兄,为何要说出这番话?”
“我见你也并非等闲之辈——若是我多说了,你就忘了吧。”
“不……长遂兄,多谢你的提点,楚某铭记在心。”
苏牧见楚行舟也是有心之人,微微一笑,心道也算没有提醒错人。
虽说他出生在苏家,但是与父亲的矛盾亦日渐突出,他反倒羡慕楚行舟来去自由,活得敞亮。这种人是十分稀有罕见的。
他这辈子待在翰林院也就算了,但像楚行舟这般聪明剔透之人应该有所作为。
门外这时传来骚动的声音,二人对视一眼,走了出去。
原来是几位同僚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谈论什么事情。
苏牧开口道:“你们几个在这里做什么呢。”
“啊,苏兄,楚兄。”其中一人看见他俩,行礼道,“我们方才听闻城东那条巷子里有个人被杀死了,死状非常恐怖,浑身是血,都看不清脸。后来大理寺将尸首带回去,验尸的时候发现他是浙江巡抚张至弘!”
苏牧眉头一皱:“张至弘?他不是一直都待在浙江吗?”
“对啊,这次回来应该是回京述职的吧,莫名其妙人就死了!”
旁人也搭腔道:“这事禀报给皇上,听闻皇上发了好大一通火!”
“当时尸首的旁边还有一块令牌,应该是凶手落下的,从形式上看,像是亳州的产物。”
“对对对,亳州那边不是有很多商人吗?我们刚刚就在猜这件事可能与那些商人有关系!”
苏牧叹了口气,对楚行舟说道:“近年的商人真是越来越猖狂了。”
“可是商人为何会对朝廷命官下手?这不是明晃晃地在与朝廷作对吗?”楚行舟问道。
“哎。”苏牧摇摇头,“行舟你有所不知,朝廷抓不住他们,先前他们便杀死过几个小吏,但风声瞒得紧,且天高皇帝远,朝廷拿他们没办法。只不过这次直接闹到京城里来了,皇上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他们的。”
亳州的商人,楚行舟曾经在池州的时候略有所耳闻,那时候经常有从亳州来的做生意。听他们谈话间,似乎亳州商贸上有两个巨头,但其余的她就不清楚了。
但一群商人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耀武扬威。
估计这次是要引起轩然大波了。
永和茶楼。
“衍止,这里。”楚行舟向云酬招了招手。
云酬含笑,穿过人群,径直向她走来。
这时,说书先生整了整衣帽,三拍惊堂木,在八仙桌前摇起了折扇,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楚兄今日怎想的约我出来喝茶了?”云酬悄声询问。
楚行舟莞尔一笑:“我听闻,这里的说书先生水平高,特地喊你来掌掌眼。”
云酬气质温雅,今日又穿了一件浅色长衫,整个人越发像颗润泽的明珠,一双秋水眸,不知望进了多少闺阁少女的心。
“话说前朝有位宋太师宋远,曾教导过周灵帝,之后也一直被周灵帝以礼相待。人人都说,宋远刚正不阿,博学多才,为了朝廷鞠躬尽瘁。谁知城破当日,宋远突然叛变,打开城门,妄想当今圣上能网开一面,饶他一家老小。可如此卑鄙小人,最后还是落得个枭首下场……”
云酬听到这个故事,微微一笑,左手轻轻转动着桌上的茶盏。
楚行舟正听得入迷——虽说这个故事她已经听了无数遍了。可她总是不自觉地想,当年宋太师的所作所为是否另有隐情?故而她每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