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楚行舟一大清早便被展儿的敲门声吵醒。
“楚姑娘,公子吩咐过我要把你喊起来,他说等他下了早朝就教你诗书。”
楚行舟推开门,发现门外还未天亮,她皱着眉,眼睛都睁不开,打了个呵欠,问道:“现在是几时了?”
“卯时三刻,公子快下早朝了。”
“……等我一下。”
没有办法,昨日才下定的决心,总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吧……
于是等到萧行彻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某人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又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脸都快贴上了书卷。
他一脸无奈,拿起案上的一纸书卷轻轻打了下她的脑袋:“读到哪儿了?”
“读!”楚行舟一下子清醒过来,“读到……读到……”
“读到周公了吧。”萧行彻搬了张椅子,在她对面坐下。
楚行舟往手上的书卷瞧了一眼,上面写着“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倒还真是。
她心虚地笑了笑:“啊,是啊。”
“读了多久了?”萧行彻翻了翻手中的书卷。
他身上还穿着绛红色的官袍,头发也都一丝不苟地梳起来,用发冠束着。清晨的第一缕微光透过书房,夹带着几分凉意,舒服极了。
“半个时辰吧……”
“今日是朔望朝参,所以我要去参加早朝,以后我亲自喊你起床,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救命。
楚行舟恨不得将脸彻底埋进书里。
“你想不想听故事?”对面传来萧行彻的声音,其中夹杂了几分笑意。
她抬起头,见他已经撩起了袖子,开始研墨。
砚正是他送她的那一方端砚,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什么故事?”
“我就讲一遍,下次可不讲了。”
“知道了知道了。”楚行舟腹诽道,从小到大,有的事你都不知道讲几遍了,我还信你鬼话呢。
“七年前,齐王——也就是现在的皇上,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举兵直逼京城,拥护之人越来越多。城破之日,魏皇后和太子于长宁宫自焚,齐王的兄长周灵帝于金銮殿吞金自杀,齐王登基,国号曰‘齐’。皇上原本立了他的嫡长子峤为太子,但不幸的是,太子已于四年前病逝。如今有四位皇子,分别是永宁王屹,北定王峋,长历王屿,九怀王岐,还有一嫡公主,名景铄。”
“皇上……如今有立太子的打算吗?”
“太子一定是要立的,不然党派之争只会愈演愈烈。只是谁都不清楚,皇上会立谁为太子。”
“为何?自古不都立嫡立长吗?”
“话是这么说。”萧行彻叹了口气,“永宁王虽为长子,但他的母亲身份低微,当年也是用了卑劣的手段才有了永宁王,皇上不喜欢他的母亲,所以对他感情也有些复杂。北定王的母亲是陈家人,所以陈家一定会扶持北定王上位,而长历王的母亲是后宫位分最高的,但长历王并不对太子之位感兴趣,他的母亲亦没有家族支撑,仅仅只有一个在外当官的哥哥。至于九怀王,九怀王的母亲和长历王的母亲差不多。”
楚行舟点点头。
“朝中的三公——安国公兼丞相白枫举,镇国公兼太尉高清堂和护国公兼御史大夫苏从。他们与皇上年少结义,曾是皇上最得力的下属。”
“曾经?现在不是了吗?”
“位高权重,难免会心生猜忌。不管他们是否对皇上忠心,但皇上要杀他们,只存在于一念之间。”
“白枫举仅有一个儿子,名庭深,二十岁,现在是中书省的长官。”
“他好厉害!怎么做到的?”
“……他十五岁就中了状元。”
“他是生下来就会读书吗?”楚行舟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也许他上辈子还有记忆,所以这次只需要准备十五年就能考上了?”
“……如果你能把你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让出个位置留给读书,你考状元也不是个问题。”
“我只是感叹一下,你继续,继续。”
“翰林学士俞昌和乃是皇上的老丈人,不过他俩有些不和,俞昌和几乎不参与朝政,只负责编纂修书,以及收几个学生教一教。他在大周任过国子监祭酒,教过皇上和三公,现在还在教他们的孩子。”
“高清堂之长子高元卿,任大理寺少卿,为人挺正直豪爽的,跟他父亲一样。苏从之长子苏牧,我与他没有什么交集,他在翰林院任职,你若是中了一甲,去翰林院当差,说不定就能见到他。”
“至于尚书令陶逸还有一切姓陶的人,以及户部尚书梅居荐,狼狈为奸,你要小心提防他们。韩复生的死绝对与他们脱离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