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倾颓,天子无能!泱泱九州,齐王当立!披坚执锐,护我社稷,换吾安康,宁死不弃!”
大周熹和十四年,正值多事之秋,战火纷飞,狼烟四起。齐王孟桓率先举大事,其后,各路起义军纷纷响应,一时间豪杰云起,赢粮而景从。
在大周百姓的眼中,这一年,或许就是传说中擎天大柱坍塌,九州大地崩裂的时候,天昏地暗,惨绝人寰。没有人能保证看得见明日的阳光,或许连下一刻的呼吸都是种奢侈。
睁开眼,遍地都是战俘的尸体,鲜血干涸后猩红的土壤。闭上眼,又是身旁的亲人被掳走被迫充军的残酷景象。
这个时候,无能为力,风餐露宿的大周百姓只能仰天咆哮:“我们这些小民小户受灾受难,大周天子呢!他能安心地待在皇宫享受庇佑,一味退缩软弱!凭什么!究竟凭什么!”
而此时的皇宫,没了平日里的雍容繁华,早已经是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太监宫女们将能拿的东西都拿走了,掠夺过后的皇宫仅仅是披了一张黄金的皮。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匆匆响起,在长廊间格外清晰。
小太监佝偻着身子,喘着粗气,听着宫外时不时传来的哭声,喊声,呼救声以及烈火燃烧的嗞嗞声,心中紧得不敢再呼吸,一个趔趄,栽下身来。他又赶忙爬起,手心的汗蹭了一地,他低下头,胡乱地理了理头上的高帽,复跑向金銮殿。
待他终于看见了空荡荡的大殿中毅然站着的那个人,下意识双腿一软,将自己摔到他面前。只听见他颤抖着开口:“陛下!皇城且破矣!望陛下速亡之也!”
那人一身暗黄的长袍,正是齐王此次捉拿的对象。可奇怪的是,他俊美的面容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胆怯,反而是早已预料的坦然,他抖了抖衣袖,对小太监说道:“汝去也,朕将亲迎齐王。”
“陛下!齐王与陛下,积怨已久,短时难消!请与陛下易装,待托齐王一二时辰,陛下亡之他处,亦能东山再起!陛下活,大周江山永在,绝不隶属贼人半分!”
“放肆!朕之命,朕自有数。”
一声呵断,小太监的脸变得煞白。
他仰头,不敢置信地直直望向那高高在上的人。
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
孟柯转身,目光落在了桌案的书信上。
这封由亡国之君亲手写成的绝笔信,终将成为几千年后供世人瞻仰的古物之一,而此时此刻,它唯一的作用,便是亲眼见证着一个朝代的灭亡。
战火越烧越近,很快便能冲破皇城,抵达皇宫。
顷刻间,曾属于大周的荣耀,都将化成一场灰烬。
城门处,尸骨累累,血流成河。
战士的血早已染红了城墙,齐王孟桓在高处攥绳勒马,目光幽沉地望向前方将要攻破的皇城。
苏从也勒马停在他的身侧,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前方陷入激烈战争的城墙,道:“不出一个时辰,城门将破焉。”
“嗯。”
“解武已领着一万精兵从左侧包抄,奚臣估计也收到了传书,这时正在来的路上。还请殿下放宽心,捉拿周帝,更换江山,犹如瓮中捉鳖,轻而易举。这江山,迟早都是您的。”
风鼓起孟桓猩红的战袍,猎猎作响。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胜者,但却始终眉头紧锁,盯着那逐渐崩塌的城墙。
“殿下?”
苏从不禁感到些许疑惑,他们四人自从决定开始造反的那一刻起,孟桓就不曾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退缩与胆怯,甚至率先领兵攻打大周。怎么在快要胜利的这个时候……开始有了一丝不想再打下去的迹象?莫非……他不想伤害大周皇帝不成?还是……因为那位魏皇后?
正当苏从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忽闻天际一声巨响,皇宫某一方着了大火,火势越发不可收拾,贪婪地吞噬着如困兽般的宫殿。
孟桓定睛一瞧,脸色突变,连忙策马奔下去,苏从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已不见了他的身影。
这时,一拨又一拨的人冲出了城门,他们身着宫装,手拉着手,挡在城门面前,以薄弱的血躯,形成一道屏障。他们中,最大至耄耋老翁,最小至总角稚子,却无一人退缩。
苏从不免由心感叹,素闻爱国之情可泣天地,今日总算是亲眼见到了,不愧是君辱臣死的好戏码啊。终于在大周灭亡的前一刻,他苏从算是领教到了。可惜……他们错信了一名君主,白白地赔出自己的性命,也不知是该叹可惜还是该骂活该。
孟桓勒马,正听见这群宫人的嘴里念念有词,声音低沉,如同招魂的鬼差,直抵生命尽头。
“大周兴,大周亡,独念西风不自凉。吾爱家,吾爱国,愿以血躯祭城墙,贼寇猖狂又何妨,又何妨。待有一日血洗山河,射天狼——”
血洗山河——射天狼!
听得所有人愣是冒了一身冷汗。
但如此猖狂的诅咒依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