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熊群不走了!
偌大的华阴谷,几乎整个都变成了蟒熊的工地。
奥顿山脉里,最不缺的就是树木这种资源。单单一个华阴谷,大到直径超过十米的巨型杉树,小到胳膊粗细的树苗儿,应有尽有。
一开始,蟒熊们是崩溃的。一个个单飞的蟒熊,兴冲冲地卷了一堆标准的木材回来,坐在地上笨拙地捣鼓半晌,往往卡在了剥树皮这个环节上,更别提后面还等着一个捆成木筏的步骤,那个的难度系数更高。
折腾了一上午,还没有一头蟒熊能够完成搓绳的工序。
看来剥皮搓绳,委实是难为了熊们。
解铃还须系铃人。
蟒熊并不能像吴陌一样,拥有强大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它们不知道,吴陌剥皮的树种是有选择的。有些树的树皮容易剥成条状,而有些树皮则只能剥成斑驳的块状,那一块块的玩意儿,要将其搓成树皮绳,便是吴陌也没有这个能力。
搓皮为绳只不过是个替代品,实在是当时时间紧迫,他没法去寻找正品而已。若论捆绑能力,在奥顿山脉这个生态圈里,非油藤莫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陌不得不亲自出马,四处跋涉,八方搜寻。
他必须得拿出个实物,才能让蟒熊们照葫芦画瓢。最后总算找到了一处藤蔓,虽然比不了油藤的强度和韧度,但却是扯下来,就能正经使用的现成货。
紧接着,吴陌还给蟒熊们设计了一个流水线,各自分工,伐木的、寻藤条的、扎木筏的、做挽架的、连接木筏和挽架的。。。
如此轮换,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蟒熊充分地参与到各个工序的步骤里,不大一会儿,便攒了好一堆木筏。
这些东西,真心没有啥技术含量。
看到地上堆成了小山一样的木头,吴陌突发灵感,又设计了一种窝棚式的木头房。
他在洞窟附近寻了一处略略平整的地方,夯上两排粗大些的木桩,一侧略高个几公分,绑上木筏为墙做盖,还在低矮的那头挖了条排水沟。
窝棚不需要门,那么精细的活儿,蟒熊肯定做不来,空着一个侧面就行了。窝棚里面可以是空地,也可以铺上木头,反正木头富裕得很,以后再垫点草。。。
他想了想,又在空侧的地上,放了一扇单独的木排,蟒熊进去以后,单爪一抓,就可以把木排靠上来,算是个门。
齐活!
在他的构想里,一个窝棚的大小,至少须能挤得两头蟒熊。太大了可不行,没有人类的指导,蟒熊们直接就会把窝棚给盖塌了。
忙完了的吴陌一抬头,好家伙,四周围了一片黑压压的蟒熊。
那边的熊车只做得了三两个,蟒熊们便罢了手,熊势汹涌地聚拢过来,好奇地观望着吴陌正在盖的窝棚。即便以它们那捉急的智商,也能晓得这窝棚的功用。
寻找庇护之地是生物的本能,只是天然山洞和树洞的数量终究有限,而且很多山洞地势低洼,在雨季来临的时候,会倒灌进大量的雨水。
大多数的蟒熊,其实都是在露天讨生活,每逢雨季,便会被浇得苦不堪言。
根本就不用吴陌来维持秩序,几十头蟒熊规规矩矩地排着队,挨个钻进窝棚里去打了个滚。出来后,俱都无声地拱在吴陌的身边不走了,一个个把黑眼圈都瞅着吴陌,那可怜巴巴的劲儿,分明就是在说,
“给我也盖一个吧!”
“看什么看!没有藤条就扎不了木筏,没有木筏就盖不了窝棚,都扯藤条去!”
吴陌拎着一根鞭子似的藤条,将众熊赶进了华阴谷的茫茫林海之中。
透着窝棚顶盖的缝隙,阳光在窝棚内照出了一条条的横影。
吴陌的心中一动,特地招呼上了母熊群落,去林中寻得数百张宽厚的树叶,拿回来遮蔽在窝棚的顶部。他爬上顶盖,拿个水壶往下浇水,水珠四溅,滚落在低侧的排水沟里。
蟒熊们看懂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似的哞叫!
吴陌站在窝棚上,忽地又想到,以蟒熊的体重,靠在窝棚上来盖这叶子,怕不是要把窝棚都给压塌了,得换个顺序。
他一转身,将盖子揭了下来,拨拉出两头蟒熊,让它们铺好树叶后,再给系上去。
什么事儿,不上一遍手,即使看着别人干起来特简单,大约也是永远学不会的。人都如此,未开智的蟒熊们更是如此。
吴陌先指导着十几头蟒熊们,试着盖起了窝棚。
打木桩、系木墙、上树叶、上盖封顶,每一道工序的过程中,蟒熊们都要犯上N个过错。比如木桩是个斜线、比如盖成了平顶房、比如挖的排水沟太深或太浅太短、诸如此类。
谁做错了,吴陌便是一藤条抽将过去,一脚踢翻蟒熊们颤巍巍的劳动果实,勒令返工。
在迈向文明的步子里,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时也比不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前面的蟒熊们刚刚盖好了窝棚,后面的吴陌立马督促着另一批蟒熊们去拆,拆完了,又喊上了一波蟒熊们再搭起来。。。
如此反复,到得夕阳斜照之时,一长溜的标准化窝棚,得有个二三十座,沿着地下洞窟的入口延伸出来,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