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遇刺身亡后,他那几个儿子都为了争夺建康的主导权而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萧统的后人萧欢,在刘益守的扶持下,顺利进入建康继承皇位。
萧纲退位,萧续、萧纶、萧绎退回封地,元气大伤暂时不能动弹了。然而萧衍的幼子萧纪,坐镇蜀地的那位藩王,却没有闲着,而是积极的在成都厉兵秣马。
然而,蜀地偏远,都是2G冲浪。等萧纪准备好兵马要出蜀地“勤王”的时候,刘益守竟然已经在建康稳住了局面!
和其他藩王不同,萧纪是深知刘益守绝非泛泛之辈。没掌控建康以前就是让人头疼不已的人物,如今掌控朝廷大义,谁还能是他的对手?
萧纪很识趣的打消了出川的念头,然后把魔爪伸向了汉中!
汉中地处益州、荆襄、关陇的三面包夹之中,战略地位异常重要。三国时期刘备咬着牙也要跟曹操死战于汉中,就是这个道理。
不掌控汉中,无论谁在成都都睡不好觉的!
萧纪亲自写信给梁州汉中郡太守杨乾运,要求对方将管辖权交给自己,然后当自己的“属臣”。反正,杨乾运也不可能向建康俯首称臣,抱住刘益守的大腿。
毕竟太远了,鞭长莫及。
杨乾运自然不可能听从萧纪的摆布,他本身就是个富有野心的将领,乃是傥城郡兴势县(今陕西省洋县)人,起家梁州主簿,在本地颇有人脉根基。
萧纪这种人建康来的,才是外人!
杨乾运带兵与萧纪的军队在西面的沔阳交战,萧纪因为轻敌大意而败退。但是杨乾运也没讨到好,他意识到兵微将寡的自己,肯定不是萧纪的对手!
该怎么办呢?
杨乾运急中生智,既然他打不过萧纪,那叫“外援”总可以了吧?
二话不说,杨乾运派人北上到长安,告诉贺拔岳。只要你派兵过来沔阳驻守,这梁州就是你的了,老子直接在汉中城易帜!
得知杨乾运举州投降,贺拔岳喜出望外!在苏绰的劝说下,以最快的速度,让达奚武和侯莫陈顺领兵一万南下汉中!
萧纪得知情况后,吓得不敢动弹了,只得在益州招兵买马,想找回场子。顺便向建康上表,庆祝新皇萧纪登基,并派出一队人马押送了不少财帛前往建康示好!
换言之,杨乾运可以找后台,他亦是可以!
鉴于梁国内乱快速平息,苏绰建议贺拔岳,不要贸然带兵入蜀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今已经把汉中吃下去了,好好消化地盘,发展生产才是真的。
经过几年艰苦奋战,贺拔岳扫平了关中北部的游牧势力,并除掉了侯莫陈悦,基本上掌控了关中的资源。如今也是百废待兴,前景或许很美好,但摆在面前的依旧是重重困境。
首先便是关中荒废百年,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再也不是当年的“八百里秦川”。关陇人口稀少,并且基本上都处于邬堡化,因为战乱,幸存人口不得不依附于当地豪强,几乎没有所谓的“自耕农”了。
其次,肥沃的河东郡被尔朱荣掌控在手里,尤其是河阳那边的盐池没有得手,严重制约贺拔岳势力的发展,这年头没有盐就没有钱,啥事也办不了。
最后,关中的地盘无法单独存在,养不活那么多人,冲出关中对于贺拔岳等人来说,等同于能不能呼吸,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今荡平了关中大部,剩下的地方,已经没多少油水了。
在顺利接手了杨乾运的汉中郡后,贺拔岳和苏绰等人一番合计,感觉哪怕不能入蜀地(主要是路难走),能把南阳拿到手也是好的。
襄阳以北到宛城之间,一片平原沃土,鱼米之乡。若是能得南阳之风物,以滋养关中,大家的日子只怕会好过不少!
关中本地出身的将领韦孝宽献策,说南阳太守崔士谦,向来跟高欢不是一路人,反倒是当初贺拔岳短暂在洛阳的时候,对他相当亲近。
不如写信给崔士谦,高官厚禄相许,让对方以南阳郡相投。这样的话,便可以白白捡一个南阳。若是对方不肯就范,则可以事先把信留个底,再派人送到高欢手里。
无论崔士谦跟高欢是君臣相得,还是反目成仇,或者鱼死网破,反正贺拔岳他们完全没损失!
于是,这封满怀恶意,却又带着深沉谋略的书信,就摆在了南阳郡太守崔士谦的桉头。
……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
崔士谦一族,虽然上上下下对高欢那帮人都不感冒,但要是实质性的背叛,所遭遇的压力也不是一般大。
贺拔岳写的信,表面上看是诚意满满,实则包藏祸心。崔士谦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没安好心,想离间崔氏和高欢之间的关系。
当然了,崔氏一向对高欢也不怎么殷勤,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崔家为什么不鸟高欢呢?
因为他们在北魏时,虽然是北方世家,却以武力闻名于世,而非是文章所长。起点比较高,自然就看不上靠女人起家,又来自六镇的泥腿子高欢。
当初李元忠那帮人推举高欢为“共主”的时候,崔氏这一脉就不是很感冒,甚至公然让崔暹带着妹妹投奔了刘益守。
因为忌惮于崔氏掌控了很多兵马,高欢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将其打发到南阳这地方。
南阳这地方肥是很肥,却是肥而不强,无险可守。自从汉光武帝起兵南阳发家后,还没见过谁从南阳起家得天下的。高欢一直没来得及腾出手收拾崔氏一族的人。
长子崔士元,参军起家,与葛荣军交战时,随父崔楷一同战死。
崔士谦是次子,同样是参军起家,如今为南阳太守,荆州刺史。
三子崔訦(又名崔士约),膂力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