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麾下王琳部不战而逃,从玄武湖水路离开。
萧绎麾下王僧辩部从台城西门逃逸,从玄武湖水路离开。
萧绎中军被击溃,残部同样是从玄武湖水路离开。
樊猛部被陈霸先击溃,残兵被清缴,樊猛本人被俘。
萧纶残部被杨忠歼灭,本人及韦载以下全部被俘。
一条又一条关于战局的消息传到江宁城里,王伟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所有既定目标都在有条不紊的完成,甚至超乎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这边所有部曲都谨记刘益守强调的:无论如何,都不要进台城!哪怕城门是开着的。
“主公,我们也该动身,前往台城了。以前都是在别人的监视下入城,这次,主公一定要风风光光的进去。”
看到刘益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王伟强调道:“南朝历来是入建康者为王,主公行霍尹之事,将来取而代之,只需要几年而已。”
“建康是萧氏的建康,而非是我刘某的建康啊。”
刘益守长叹一声。
“当年董卓入洛阳而身死,建康这样的地方,是不能久待的。萧菩萨当年也是多才多艺,文韬武略远胜于我,不过数十年光景,就将国家弄得民不聊生。
想来萧欢是很想入建康的,他想去,那便让他去吧。”
呃……要不要这么消极啊。王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等着刘益守的下文。
“对了,传令给于谨,我说你记。”
“好的主公。”
王伟铺开大纸,提起笔准备记录。
“第一个,阵亡和受伤将士的名单,让于谨那边提供一下。等名单送来了,发寿阳那边督办抚恤。虽然战斗还未结束,但是要让前方将士免除后顾之忧。”
如果在前方打仗的士卒知道已经阵亡的和受伤的弟兄都有安排,他们会不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奋勇拼搏,士气高昂呢?
不得不说,刘益守办事,每一条都在关键的地方。他当老大才是正常的,他要是伏低做小,会把你的根基都掏空。
“记下来了。”
王伟点点头,这一条在战斗结束后只是常规操作,然而在战斗未结束时督办,就是实实在在的兵法。
上兵伐谋,把自己这边的问题解决好处理好,亦是谋略的一种。
“第二个,诸藩王起兵,实因先帝遗诏不明,情有可原。命其回封地好好抚恤伤残,造福一方。若再提兵奔赴建康,按谋反论处。
另有召陵王萧纶,对新天子出言不逊,夺其封地广陵,改封江州豫章。”
如果说第一条策略令人钦佩的话,那么刘益守这第二条策略,就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且不说萧纶这几年根本就没跟萧欢见面,更别提有什么“出言不逊”。就说处置这些藩王的政策,就异常不妥。
“主公,藩王造反,失败后返回封地当做无事发生……将来藩王岂不人人造反?”
王伟灵魂发问,直指核心。
刘益守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微微点头道:“说得对,第二条加一句:为惩戒藩王此番带兵入建康横行不法,今后十年的朝廷赏赐全部取消,这样就可以了吧。”
萧衍时代,作为老爹,当然会很担心儿子们在封地过得好不好,因此每年都赏赐他们大量财帛。
当然,换了新君以后,哪怕还是萧纲在那个位子上,这些封赏也极有可能被取消。如今刘益守提出来,不太像是“惩戒”,反倒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只怕萧绎之辈,闲来无事还会将这些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用来调侃朝廷软弱无能。
“主公,每年那点财帛,藩王们又看不上,这点聊胜于无啊,还不如不说呢。”
王伟无奈说道,放下笔,希望刘益守解释一番。
“你啊你啊,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刘益守叹了口气,手下嗷嗷的都叫嚷着要取而代之,主公的定力很重要,不能被手下的思想所左右。
“如果杀藩王,谁会最高兴呢?你,于谨,还是陈元康?”
“那自然是萧欢或者萧詧他们家的萧统后人啊。”
王伟脱口而出。
这点完全没什么争议。自己的亲叔叔们死绝了,自然无人可以来争夺皇位。而皇位稳固后,再老实的人也会开始搞事情。
“是我们立萧欢为皇帝,而不是萧欢封我们为藩镇,这个主次顺序,一定不能错。”
刘益守很是露骨的暗示道。
王伟懂了,微微点头,不再纠结这个话题。
只要萧欢的那些叔叔们都还在,萧欢就要紧紧抱住刘益守这个大腿,丝毫都不能松手。而那些藩王们会不会老老实实的在封地一辈子都不动弹呢?
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啊!
他们起兵是必然,到时候,刘益守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带兵讨伐他们。
那时候天下人会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
刘都督怎么还不把这些碧莲都弄死啊!只怕喜欢过安定日子的人都会这么想吧。
而这一波放走诸位藩王,刘益守可谓是“忠义仁孝”皆备,将极有可能陷入长期内战的梁国,明面上稳住了台柱子。
至于将来,那都是藩王造反导致的国家丧乱,跟刘某人是无关的。他带兵平叛,又是刷一波新声望。
果不其然,刘益守严令大军不得入台城,是有着深厚政治考量的。大军不入城,让萧纲“和平交权”,这就是“拨乱反正”“民心所向”。
这踏马比尔朱荣会玩多了!
王伟在心中感慨,能当主公的人,果然没一个是简单的。
“第三条,贬萧纲为靖安侯,封吴兴。不得设立行台,不得开府,不得离开吴兴。”
刘益守接着说道。这第三条有些严厉,可以说是萧纲一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主公,对萧纲如此严厉,他玉石俱焚,不打开台城城门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