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上午,永平侯府一大清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大门外头也早已经备好了马车,用过早膳,徐章、明兰,徐青山、洪氏,还有祖父祖母一大群人,便坐着马车奔着许家去了。
如今的明月,早已经挽上了妇人发髻,穿着一身月季色的长裙,打扮的并不张扬,身边也只带着四个女使,一个嬷嬷。
四个女使之中有两个是从小和明月一起长大的,一直在明月身边伺候,很是当用,还有两个,则是明兰一手训练出来的女护卫,负责贴身保护明月的安危。
至于那个嬷嬷,也是从明月很小的时候就到的徐家,原本是在洪氏身边做事的,可洪氏不放心明月,担心她做不来管家的事,就把这个嬷嬷给了明月。
明月和许圭的东西带的倒是不少,箱笼行礼什么的,他们自己坐的车子里头装了一些,后边专门用来装行礼的也满满当当的装了一整车。
至于许圭,除了贴身的小厮之外,只带了两三个跑腿的小厮,至于一路之上护送他们去密州的护卫,也是出自徐章麾下,拢共有二十人。
好在如今世道还算太平,许圭又是带着印信去密州上任的,沿途若是遇上什么事情,还能凭着印信去各地的周县衙门寻求帮助。
否则的话,徐章定是要亲自护送他们到密州去才能安心。
一大家子人一路相送,直至出了新曹门,又往外走了半里路,眼看着就到了官道交叉的路口,一行人这才驻足道别。
石老太太和洪氏拉着明月的手,百般叮嘱,一路小心,到了密州之后该如何如何照顾丈夫,打理好家事之类的话。
严大娘子和许贞、许圭的母亲姚氏则是叮嘱明月若是许圭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让她多担待之类的,尤其是要是,还说要是许圭闹什么幺蛾子,让明月尽管写信告诉她,到时候姚氏亲自跑去密州,好好的教训教训许圭。
许贞对许圭也交代了不少,不过大多都是些官面上的事情。
辰时二刻,小夫妻俩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上了马车,挥手和众人道别。
徐章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明月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如今却忽然成了家,嫁了人,成了别人家的新妇,就连名字前头,也得冠上夫家的姓氏。
日后别人称呼明月,都只会叫她许徐氏,或是徐大娘子。
徐章终于能够理解,当初明兰出嫁之时,盛老太太心里的感受了。
明月走了没几日,眼看着快到七月下旬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却吵着要回宥阳去了。
秋收马上就要到了,虽说如今家里的田地庄子都交给了庄户佃户们耕种,可老爷子和老太太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田地里头,偏生耕种这事儿,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两个老人家心里头放心不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看着了。
徐章虽然想留祖父祖母在东京多住些时日,让他和明兰在他们跟前多尽尽孝心,可祖父祖母不喜欢住在东京,更想念家里,对此徐章也没有半点法子。
不只是徐老爷子夫妇俩,徐青山和洪氏在东京也待不住,也提出要回江宁照顾自家生意。
如今夫妻俩一个管着青山商会,一个负责家里的酒楼生意,也都是大忙人。
青山商会经过几年的沉淀,如今雪花盐的生意已经做遍了整个大宋朝,由南至北,从东到西,基本上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有雪花盐在售卖。
而且价格也不算离谱,比起市面上价格最贵的精盐来说,青山商会的雪花盐,不禁卖相更好,没有异味,价格也要低上一成。
而且小九小十如今正是蒙学的时候,若是学业耽搁的太久了,怕是前头夫子教的东西到时候都给忘了。
徐章自然知道,这都是借口罢了,无非就是他们在东京待得不习惯,觉得规矩太多,在家还好,若是出了门,那一言一行,都得斟酌再三才行,免得给徐章招来祸患。
七月十六日,老太太和洪氏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二婶和二伯也不放心家里的生意,可偏生长梧这边又出了何氏这么一档子事儿,淑兰作为长梧的亲姐姐,自然的过去多陪陪何氏,说话开导。
徐文在军营里头负责的又是火器,如今天工营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交给别人看着,徐章不放心,便只能徐文亲自上阵。
明兰又得忙着家里家外的事情,打理整个侯府,可徐文和淑兰的两个孩子就没人照料了,最后徐青禄和傅氏两人商量再三,还是决定让傅氏留下来,
也算是帮淑兰分担一下,照顾两个小豆丁。
自从那日英国公府见过张三姑娘之后,顾二去英国公府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隔上个几日,便提着礼物去英国公府拜访,美其名曰是求见英国公老将军,可徐章怎会不知道他那点花花肠子,尤其是每次过去,都不邀徐章一起了,典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话虽如此,可答应了顾二的事情却不能不办。
七月十八日早上,送走了徐老爷子他们,徐章让王破敌去大理寺衙门招呼一声,便径直拉着明兰去了盛家。
寿安堂里,小夫妻俩一左一右,坐在盛老太太边上。
“你祖父祖母他们都走了?”盛老太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