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琢并没有马上把媛媛的事告诉母亲。他这一周每天都照常上班,下了班就去翡翠湾看林之舟和媛媛,换着花样地给她们做好吃的,晚饭后再陪女儿玩一会儿,才回自己住的地方。直到周四晚上,他临走前告诉林之舟明天自己要回老宅一趟,晚餐她们得自己解决。
周五下午,梁琢下班后就让李叔把车开到老宅。梁家老宅位于S市的永安区,与临江区那样拥挤破旧、几经改建的老城区不同,永安区自上个世纪华国建国前,就是名流云集、寸土寸金之地。梁家老宅就建在这里,是一处闹中取静之所在。
从外面看,老宅的围栏上攀满了爬藤月季,七月份了仍花开如瀑,迷住了路人的眼,也遮挡住了他们向内探究的视线。不知内情的人只以为这是处占地极广的幽静之所,连大门一侧的门牌上也只书有“梁宅”二字。
梁琢的车开到老宅门口,大门应声而开,一望过去尽是园丁精心侍候的广阔庭院。修剪整齐的草坪间,灌木、乔木错落有致,各色花卉点缀其中,既颇具匠心,又暗合了自然野趣。远处是两株枝繁叶茂的百年银杏树,正树枝虬结地朝天空伸展着,片片灰瓦掩映其间,让人看不真切,听说梁家老宅建宅时这两棵树就在这里了。
车子沿着庭院中央的道路一直往里开,转过一栋玻璃花房,又见到一个婉约秀丽的半月形小花园。花草争奇斗艳,簇拥着中央的汉白玉雕花喷泉,喷泉后是一座高大壮观的石头建筑,这便是梁家老宅。
老宅坐北朝南,呈左右对称结构,仅这栋楼就占地超过3500平方米。正中央由四根需两人合抱的方形石柱撑起高高的门廊,东西两端各修了一栋六角形尖顶塔楼相连,石墙灰瓦,中西合璧,既端庄又典雅。墙体保留了建造所用的石块凹凸不平的表面和深浅不一的自然痕迹,灰色、深灰色、褐色、浅褐色交织在一起,映照出梁家老宅历经的斑驳岁月。
梁琢的车一进大门,就有管家和佣人候在老宅门口了。梁琢走下车,给站在门廊前的管家张叔打了声招呼,便径直走了进去。
梁梵如正坐在起居室的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等他。见梁琢来了,她随手将书签夹在自己刚翻到的那一页,然后合上书,取下脸上戴着的老花镜,捏了捏鼻梁,问起儿子:“怎么今天想起回来陪我吃饭了?”梁琢平时都住在市中心碧海庭的高层公寓,那里离梁氏总部很近,只有节假日或者集团有重要事项要向她汇报的时候,才会回来老宅。
梁梵如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但保养得宜,头发依然黑亮。她在家里仍穿着剪裁得体的套装,只戴了一串天然珍珠项链,通身再无其它首饰。梁梵如的眉眼跟梁琢有七分相似,只是嘴角深深的法令纹让她更显严肃。但比容貌更相似的,是两人的动作与神态,一样的运筹帷幄,一样的处变不惊。
梁琢耸了耸肩:“的确有件事想跟您说。”
梁梵如也不着急,她看了眼儿子的表情,站起身淡淡道:“先吃饭吧。”
梁琢没有异议,他跟着母亲走进餐厅,晚餐已经准备好了。两人就座,安静地开始用餐,偌大的餐厅里只有杯盘碗筷相碰发出的轻响。
***************************
晚餐后,母子二人回到起居室,管家张叔给他们上了茶,然后带着其他佣人退下,梁梵如才缓缓开口:“说吧。”
梁琢坐在梁梵如侧对面的单人沙发上,他观察着母亲脸上的神情,话倒是开门见山:“我有了一个女儿。”
梁梵如的表情顿了一瞬,她挑起一边的眉毛看向儿子,目光如炬:“什么时候的事?孩子的生母是谁?”
“我两个月前发现的,”梁琢平静地阐述事实,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母亲的另一个问题,“那孩子是六月份生日,上个月刚满四岁。”
“那孩子现在哪里?”梁梵如把儿子两个月前就知道却一直瞒着自己的事先放到一边,此刻只想问清楚孩子的情况。
“孩子和她母亲已经到国内了,”梁琢淡淡道。
“你安排的?”梁梵如闻言又挑了挑眉毛。
“她们想去哪里是她们的自由,”梁琢摊了摊手,“我只是尊重她们的决定。”
梁梵如“呵”地冷笑一声,如果梁琢不愿意,她们恐怕踏不上华国的土地。她审视地看了儿子两眼,问道:“你做过亲子鉴定了?”
梁琢坦然地摇摇头:“没必要,我知道孩子是我的。”
梁梵如面露不赞同的神色,事关子嗣还是应该谨慎行事。但她也并不怀疑儿子的判断,梁琢可不是个连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搞不清楚的糊涂蛋。
“孩子的生母是谁?”梁梵如又问了一遍,但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测,“是那个小明星吧?”
梁琢没有否认。
果然,梁梵如还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如果是别人,梁琢根本不会给对方生下自己孩子的机会;更不会在知道孩子的存在后,就主动把孩子和她生母接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