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139、售卖初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9、售卖初刊(1 / 2)

“是的,再过一些日子就在东京都和附近的埼玉县、千叶县等地试点售卖。”

白贵点了点头。

大秦帝国发行单行本的新闻,不仅在民进报、朝日新闻报打了广告,在不少的报纸上亦有刊登消息,所以芥川龙之介知道这点,并不意外。

此时,稍有家资和学识的人,看报订报都是必须的。

“那就预祝学长一刊售卖大举成功!”

芥川龙之介表示祝贺。

两人再次握手。

……

四月十一日,月曜日。

这一天是朝日新闻社定好的大秦帝国初刊发行的时间。

初刊总共在东京都有五个销售点。

丸山书店,是朝日新闻社旗下的书店,也是文京区唯一的销售点。

此次总共准备了五百册单行本售卖。

店门外面,已经有不少读者在等候,约有近百人,有男有女,九成都是男的,都是从各大学校中闻讯赶来的学生,都整齐排队。

书店内,店员铺货完毕,等时间一到就开始售卖。

而时间定的是中午十二点。

白贵也在书店里面等候,他一大早来的,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不知道初刊能否售卖成功。

叫好不卖座的,也不是不常见。订报纸一期才几个钱,然而买单行本一下子掏出1.3日円……,忠诚度不高的读者可不愿意讨这么一份钱……

所以此次他亲自前来,也是准备打算靠他的名人效应,买书就能签名。

以此提高销量。

也算是大多数新人作家的常态。

一般的大作家没有这必要,只要有单行本,凭借名气,就能有不少人购买。而白贵的名气虽有,但还达不到那种程度,发售当日签名无疑是提高销量的好办法……

“时间到了!”

白贵看了眼书店的自鸣钟,说道。

店员点头,立即将悬挂在售货架上的小木牌,从“预售”换做“正售”。

“我买一本!”

“我买三本,一本收藏,一本阅读,一本传……”

“快点,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

读者涌入。

白贵也立即签名。

一个上午,五百册的初刊很快就销售掉了两百多册,剩下了不到三百册。到了下午的时候,人影稀疏,没有早上那么多人了,但仍旧卖出去了一百多册。

“白主编,我去其他四个售卖点打听了,除了丸山书店售卖的不错之外,其他售卖点到现在也总共也只不过卖掉了一百多册……”

中岛信夫走进丸山书店,趁着无人的时候,对白贵说道。

此次虽然说是朝日新闻社拥有版权,售卖单行本。但白贵和中岛信夫的关系不错,也比较信任,就让中岛信夫去探明其他售卖点的情况。

“和丸山书店卖掉的,加起来,能有三百七十多册。”

“定价还是有些贵了,1.3日円……”

白贵叹了口气。

如果是普通的短、中、长篇,售卖的速度肯定是比现在快上不少的。

不过这个速度也在他的意料之内,其实也算不错了。初刊预定的销售时间是十天,十天之内,估计两千册在东京都内也能勉强卖完。

但还是让他稍有些失望。

初刊的售卖情况,朝日社也会调查。如果售卖的反响不错,那么二刊就会加大印刷量。但反之,如果售卖不利,虽不至于不印刷二刊,但数量必定大幅度缩减。

现在看来,他售卖的成效,反响平平。没到多差的程度,但也不至于多么火爆。

“美和兄,我刚才使馆赶来,使馆说是订一百册单行本,发往国内。”

刘明达赶了进来。

“使馆?”

“使馆有钱吗?”

白贵忍不住皱眉,现在使馆的钱财肯定是比他多少不少,可这是一国使馆,不是一个人,看似钱多,但腾不开多少经费,捉襟见肘。

“这时汪大使私自掏的钱,说一是鼓励留日学生刻苦学习,二来也是你写的在国内也反响不错,这一百本他打算捐赠各省学堂……”

刘明达也不禁一笑,解释道。

自从留日生远渡重洋至今,除了最开始领的钱之外,就没见过之后的津贴。也幸亏是留洋的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学历都高,容易找到一份薪酬不错的兼职,不然凭借使馆发送的津贴……,估计早就饿死了。

“我也给各省学堂捐赠一百册吧,这就无需记在售卖记录上了。”

白贵叹了口气。

汪大使是接任胡大使的驻日大使,胡大使则已经调往国内升迁了。汪大使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驻日大使,后任教育总长,和蔡校长关系匪浅。

“为什么不记录?”

刘明达皱眉,这可是他好不容易跑了一趟使馆,推销的结果。

白贵摇了摇头,将原因说给他听。

朝日社也不是傻子,如果一人大肆购买,刷销量,二刊肯定还是和卖不出的地位一样,甚至更差。不过朝日社也不仅仅印刷了这两千册,还有不少的预备书,能有个几百册。

这些未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