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只见天地间缓缓出现了一座红桥,跨过苦河伸向幽暗的半空,而且顶端还亮起了两盏红灯笼,散发着幽光,似在接引。
‘成仙了,成仙了……’人们欢呼雀跃,扶老携幼,纷纷向桥上涌去。
便在此时,一道身影飞奔而来,伸臂拦在众人之前,高声道:‘乡亲们快停下,此乃妖蟒所化,那不是桥,而是它的舌头,那两个灯笼就是它的眼睛,你们若上去,哪里会成仙,只能成为它的口中食腹中餐呐!’
众人望去,只见来者是个身材魁伟,满面虬须的大汉,背负长弓,腰悬宝剑,兀自不断疾呼。
众人哪里肯信,纷纷嚷道:‘胡说八道,危言耸听,哪里有什么妖蟒,你拦着我们,莫非想自己成仙么?赶快让开……’
‘众位乡亲,在下所言句句是实,这桥万万上不得啊!’
可人潮汹涌,任那大汉百般苦劝也是无用,眼看有几个少年便要跳到桥上,无奈之下那大汉一声大喝,转身就往桥上奔去。
疾驰间,他取下背后长弓搭箭射去,只听嗖嗖两声,灯笼应声而灭,随即半空中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嚎叫,犹如雷鸣,众人一下子惊呆了,全怔在当地。
那大汉又抽出宝剑,狠狠劈了下去,红桥一颤,断成两截从半空中坠落而下,掉在了河里。
水花四溅,众人定睛看去,哪里还有什么仙桥,果然是一截血淋淋的舌头,长达十数丈,将河水染得一片殷红。刹那间,一个个魂飞魄散,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而半空中,一人一蟒早己斗在了一处,黑云翻滚,阴风怒号,一条巨大的蟒影上下翻飞,时隐时现。那大汉怒目圆睁,挥舞着宝剑左劈右砍,不大会儿,一声凄厉的嚎叫响彻天地,跟着血雨倾盆,一个硕大的黑色蛇头从半空中急坠而下,轰的一声砸在了地上。
等尘埃稍落,惊魂未定的人群纷纷望去,只见那虬须大汉手持宝剑,一身血衣,踏足在蟒首上,威风凛凛,如天神一般。
众人又惊又喜,心生敬畏,不约而同齐齐拜倒,山呼神人也。
大汉收回宝剑拱手道:‘诸位乡亲,我等皆凡俗,生老病死乃自然之道,切不可再轻信谣言,枉送了性命!’
众人如梦方醒,叩谢不止。那大汉又道:‘斩妖除魔,惩恶扬善,乃吾辈应尽之义,何须如此,既然妖蟒己除,大家亦可安生了,如此吾去也。’
说完纵身一跃,连同那蟒首霎那间没了踪影,只余下一轮明月,遍地清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真正的大侠啊!”
阳春三月,草薰风暖,淼淼的太湖边上,坐落着一处精雅宅邸。
此刻后院之中,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衣着宽松,正斜靠在椅子上,怀抱着一个粉妆玉琢般的男孩讲故事。
他讲的很是用心,声情并茂,犹如当日亲见一般。旁边木桌子上摆着茶水、几盘干果、一把小木剑和几只绒布小老虎、小兔子等。
虽然已听过不下十遍,小男孩依旧神情紧张,眉头皱出一个小疙瘩,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男子嘴巴。
“你又给儿子讲这些乱七八糟,打打杀杀的故事,不怕吓着他么?”
娇嗔传来,一位春衫淡薄,容颜娇美的女子,提着花篮从园中款款而来。
虽然已为人母,但那绰约的身姿,灵动的双眸,妩媚的神情,使她看上去仍宛如少女一般,可亲可爱。
“怎么是乱七八糟了,这都是些行侠仗义的故事,他一个男子汉不听这些,难道你要我讲什么花灯月下柳,泪湿春衫袖么。”男子笑道。
“什么男子汉,他才四岁!你就让他行侠仗义?”女子白了他一眼。
“终究会成男子汉的,到那时再讲就晚了,这叫潜移默化。”
“狡辩……”
女子嗔道,“就知道行侠仗义,你就不能给他讲些经史子集上的故事么?上次回家,爹问了几句,他一无所知,爹大为不快,在后堂把我责斥了一顿,都说养不教父之过,他不好说你,倒平白让我受了委屈,这会你还有理了!”
男子笑了笑,赶紧认错:“都是我不对,只是枫儿尚小,四书五经上的学问也不必着急,再者我才为他舒筋通络,出了一身汗,讲些故事也能消消乏。”
闻言,女子也就不再追究了,又问:“那洗经伐髓呢,做了没有?”
‘’还没呢,下午吧。‘’
女子嗯了一声:“什么时候做我不管,但你必须让他在二十岁之前超过你。”
“二十岁之前超过我!”
男子失笑,“夫人呐,这个要求未免太严苛了吧。放眼江湖,武功能胜过我的,除了师父和师兄外也没有几个,就算他天资卓越,这个难度……”
话未说完,见妻子秀眉微蹙,脸色不善,他忙又改口,“咳咳,这难度虽说大了点,但无论如何,我也一定要让夫人满意。”
听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