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再做一遍就基本记住,标准的三好学生、别人家的孩子。
老秦就不行,没个三五遍听不懂,不练上七八遍记不住。
但当二人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出一道新题,没学过的小千代就得急哭,同样没学过的老秦却能琢磨出解法。
所以他模糊的领悟了明劲儿,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吃顿饭就引申出了「平衡」和「完美」,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当时三师兄边比划边讲解,说「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爆发出来」就是明劲儿,并且随手一拳凿破了木质墙板。
老秦听着耳熟,心说这不是《精武英雄》里陈真的台词嘛!于是顺嘴接了下一句「哎呦,打的还蛮好看的」。
结果嘛,嗯,鼻血已经止住了。
更让他意外的是,三哥说,他没听说过杰克.李。
……
从数学的角度讲,不计算任何其他因素的话,普通成年男子的全身肌肉向一个点出力,能够产生约二十五吨的力量。
这很数学、但很不科学。
如同用砝码计算弓的拉力,四十磅的砝码能将弓身张满,并不意味着回弹时能提供四十磅的力量,形变过程中的消耗才是决定回弹力的主要因素。
可是二十五吨的底子、却连二百五十公斤的力量都没有,转化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难道就科学了?是什么「贪污」了力量?
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以及力量无法传递造成的损耗。
比如:
锻炼时,身体会一次次的向大脑反馈信号,试图让大脑相信「我不行了」,一旦大脑真的相信了,这次锻炼也就结束了。
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但收缩过度会使肌纤维断裂,这同样是对身体的伤害,因此身体会下意识的限制力量的发挥,避免受到伤害。
这就是身体的自我保护。
再比如:
拎一桶水很费力,但一根扁担挑起两桶水在早年间是常有的事情,水的重量并没有变,是提供力量的身体部位增加了——
双手拎水时,腹部肌肉的力量无法传递到手臂,并且由于弯腰,脊柱不能起到支撑作用,背部肌肉还要分出一部分支撑上半身的重量。
这就是力量无法传递造成的损耗。
现代健身理论认为,利用肌肉纤维断裂后自动续接的特性,可以人为的增加纤维直径,从而使肌肉更粗、力量更大;
又利用科学分析和合理的锻炼节奏,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使大脑免受身体欺骗,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受力、为更大强度的运动做准备。
明劲儿的要点与挑水似。
以筋为弦、以骨为梁、以皮为形,再以气为助力、以意念为导引,更侧重于减少力量在传递中的损耗,尽可能的通过招式设计调动全身的力量。
两相对比,西方的格斗理念与鹰酱的造车观类似,玩儿的是大力出奇迹,只要发动机(肌肉)的输出够猛,板砖也能飞上天。
华夏武术则更倾向于精打细算,在传动(力量传递)、布局(招式)上大做文章,对涡轮增压(呼吸)和电控系统(意念引导)也不排斥。
总之,别跟我提动力,你那不是动力,是拙力!
还在找"再证巅峰"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速阅阁"速度阅读不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