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不高兴,要出钱的富豪们更不高兴,为了节省开支,绞尽脑汁,这鹤台将来有御驾亲临,金笔题名,总不能偷工减料,那就只能在劳动力上动心思。城外流民与乡郊饥民最是廉价,只要给口饭吃,造反的事都能干,更何况是修鹤台呢?招募这些人来,不也就是给口饭吃的事吗?
遂命令手下人招募工匠时,只收难民,城中有些富余的,一律不要。这才有了一群人,昨儿个刚揭竿而起,进去蹲了大牢,今儿个就被放出来,一边对荒淫无道的女帝骂骂咧咧,一边愉快地加入了修筑队伍。不管怎么说,一日三餐和住处都有着落了,且据说鹤台工程量巨大,至少要修整整一年,而为了与鹤台呼应,明年灯会一定会办得更加盛大,要添置的娱乐设施也将比三日后的灯会多。意味着这一年他们都有处可去,有饭可吃了。
“这几日太忙,都不曾过问,长姐回来了吗?”意迟昨夜饮酒过甚,头疼难耐,睡到午时才起,梳洗毕,便将叶渠唤来回话,她抚着额回忆,“那日长姐不是带着人马率先发落了私吞赈灾银粮的官员吗?分明吐出来不少,还有那些与官府交情颇深的豪绅唯恐被波及,打开院门接济难民,搭设救济棚分发粮食,却又为何前日依旧会有那么多人杀进朱门抢饭吃?”
“长公主回来了,此事正好与罗太守呈上的罪书并同禀报。”叶渠摸出怀中钱袋,递给意迟,回道,“长公主亲自去救济棚看过,用钱袋装了一把粮食带回来。”
意迟打开钱袋,伸手掏了两下,只掏到了一把砂石土砾。她合上眸,长叹一口气,“有时候我真是佩服他们,智计百出。”
“灾年粮食便是金子,全部吐出来他们怎么甘心,便将沙石与粮食混杂一起,足重后再给百姓,富绅们听到风声,便也都这么做,说是救济,实际上同样是一斤粮,真正落到百姓嘴里的不知有无半斤。那沙子下锅沾了水,便无影无踪,百姓又不得不吃进腹中,怎能不生疫病。”叶渠俯首叹道,“这便是为何,分明已开仓放粮,百姓仍旧吃不饱的原因。”
意迟将袋子扔到地上,沙土洒出,间杂着寥寥可数的米粒,零星得可怜,她无奈地沉声道,“究竟是谁?”
叶渠抬了抬手,请她出门。
院落中,几名官员被五花大绑,惊惧不定。意姒一身利落的素装,迎上意迟时将一张盖满血手印的罪书交予她,“罗太守将经手之人和所遇之事全数写了下来,近处的已拿住,便是这些人。但还有几名官员陆续潜逃了,已遣官兵缉拿,要些时日。”
意迟迅速浏览了罪书,与叶渠方才描述别无二致。她垂眸凝视跪在地上的人,“可还有话要说?”
官员们只喊饶命,便是认罪。这些人里,有的负责监守粮仓,有的则负责押运赈粮,还有的不过是些县令师爷,脖子还没碗大,却也要分一杯羹。
“负责督运的张副使是哪位?”意迟打量几人,无人回应。
“逃了。”意姒道,“此人狡诈机变,收了各路官员不少好处,为他们包庇,在我带人赶到之前,就带着贪得的银两人去楼空。我让人查了他的底细,是由宦官孙忠鉴推举入仕。若我记得没错,孙忠鉴是母君的心腹,如今应该还有些职权吧?若真是他推举的,实在是失察。”
叶渠压低声音,适时插嘴,“主子并不十分信任。”
意姒神色一顿,微微蹙眉不解。
意迟却不作解释,兀自道,“待抓到张副使再说他吧。这些人……”
她扫过脚边,几人将脑袋压得更低,低泣不止。
“全都杀了。挂上城墙,张贴罪书,告诉百姓们到底是谁扣了他们的粮。”
底下人按令行事,将几人拖走,偌大的院落顿时哀嚎如鬼。
此事方毕,便有一士兵通禀,告知意迟前几日背后放箭之事调查得有些眉目了。意迟传人进来回禀。
士兵恭敬地施完礼,献上一方朱盒,盒中摆着一枚箭头,“主子,这几日属下快马加鞭去找了专人鉴定,这枚箭头重而有形,造价极高,可以确信,是游牧族擅长使用的,大概率来自于北边海洲族民。且此箭头射程极远,若离得近,必定穿甲破膛。”
海洲族擅骑射,靶心之准,且不惜花高价打造这样一击必杀的箭头,是铁了心要将意迟置于死地,意迟躲过这一劫,实是万幸!叶渠倒吸一口凉气,急问:“背后放箭之人可有抓到?!”
“没有,那日没能追上放箭之人,可见其轻功之高,后来属下又让兄弟们在城中都排查过一遍,没有见到面部有外族特征的习武之人。”士兵有些迟疑地补充道,“后日主子便要离开,明夜城中大办灯会三日,城门大开,参加灯会的人络绎不绝,兴许那人会借此逃离绥平,属下还要留在此处寻找吗?”
“不必了。”意迟稍一思量,“你下去吧。”
如士兵所说,意迟既然要办灯会,那就是默认将生死置之度外,届时城门大开,龙蛇混杂,刺客或许会借机逃走,或许还会再来一次。待她离开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