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 章(1 / 2)

不少寒门秀才为了维持生计都以教书为生,自然,江宣也是如此。

他每日卯时便出门,直到酉时才归家。晚膳后将到凌晨的这段时间,还常常夜半秉烛,寒窗苦读,日子过得无不清苦。

黄昏残阳,暮色无声降临。

城西鹤埗巷,袅袅炊烟自家家户户屋顶升起,笼罩着层层叠叠的青灰色瓦片与残阳落下的昏黄光晕,如坠云山幻海。

坎坷狭窄的石板路被青苔侵蚀了边缘,一路蜿蜒至巷子尽头。

江宣的家就在鹤埗巷的第七户。

橘座驾轻就熟地翻上屋顶,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蹲守着。

落日淹没在山峦线下,新月初升时,江宣一身萧萧白衫,将泛黄的书本携入臂弯,推开破旧木门,进了屋。

见状,橘座伸了个懒腰,从屋顶落下,又轻盈地跳上了窗边。

窗户用棍支起一个小缝,正好够橘座偷看。

“宣儿,回来了?”

听见熟悉的脚步声,江母连忙用布巾擦干净手,揭开锅盖,从升腾的雾气里端出一份鸡蛋羹和清炒土豆丝,小心翼翼地放在堂屋桌子上。

“李婶儿养的鸡新下的蛋,收着给咱送过来了,娘想着你日夜读书辛苦,便给你做了个鸡蛋羹,你尝尝怎么样。”

说着,她又急匆匆地进了庖屋,打开蒸笼,盛上两碗饭。

“还行吧?娘老是把鸡蛋炒着吃,倒是好久没做鸡蛋羹了,今日特意洒了酱油和葱花,你觉着怎么样?”

“好吃,谢谢娘。”

江母自顾自地忙活着,却不知江宣根本没动筷子,而是自角落中摸出一坛酒,给两个精巧的瓷杯满上。

一杯放在四方桌的北方,那是江母的位置。一杯放在四方桌的南方,那是他的位置。

江母端着两碗饭从庖屋出来时,见着的便是这一幕。

江宣径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肚子里没有半口菜垫着,饮得又急,那陈封的酒从喉咙一路烧到胃里,呛得他忍不住大声咳嗽起来,咳得苍白的脸上泛起一种病态的嫣红。

“宣儿,你怎么回事。怎么今天一回屋连菜也不吃上半口就饮酒。”

江母把饭往桌上一搁,急忙给他拍起背来。

“是不是在私塾遇到事了?”

半晌,江宣喘过气来,摇了摇头。

“无事,娘。今日天气冷,喝点酒暖暖身子而已。”他扶着江母到北位坐下,“快吃饭吧。”

江母见他这幅郁郁寡欢的模样,哪还有心情吃饭,匆匆夹了两筷子,就停下了。

江宣父亲去得早,这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他担事得早,从小便养成了内敛沉稳的性子,许多事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愿让她操心。

自那日从公孙府举办的梅花宴回来后,她瞧着他便一直是魂不守舍的模样。他不愿说,她就一直没问,只是心头担忧得紧。

今日又……

江母叹了口气,平日里宣儿甚少饮酒,现今怕不是遇上了什么棘手的事?她作为娘,却提供不了任何帮助,更觉得心头被沉重的愧疚压得喘不过气来。

要是宣儿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就好了。

至少两人携手,有商有量的,这一路也能走得稳健些。

她柔声劝道:“宣儿,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总是闷头读书,你若是有瞧着好的姑娘,不妨告诉娘,娘帮你相看相看。”

她想着,从乡下搬到城西鹤埗巷以来,还未曾见过江宣与哪家的姑娘走得亲近,唯一上门过的,就只有婉儿。

江母原名罗觅翠。罗家原也算个大家族,分支众多,但早年大雍突发三年干旱,祁州闹起饥荒,饿殍遍野。族里人逃的逃,死的死,一众人就这样散了。待到几年前回乡扫墓时,罗觅翠才见到她那个远房姊妹杜海瑶。

时隔太久,她早已经记不得她这个远房表妹是谁了,寒暄间才想起,是她三姨母的女儿。

杜海瑶虽不够貌美,但身材丰腴,曲线饱满,于饥荒时遇见一布商搭救,两人结为夫妇,孕有一女名为庄婉。

杜海瑶嫌弃她家清贫,扫墓一别后,就再也没同她联系过。

倒是庄婉这两年常常上门拜访她。

婉儿这个孩子着实不错,总是念着给她和江宣送新制的衣服来,还时不时抽空陪她聊天解闷,是个善良敦厚的好孩子。

若是宣儿也对她有意,她便想试一试腆着这张老脸叩庄家的门问问,日下虽不能给到最好的,但以后绝不会委屈了那孩子。

想着,江母舀了一勺鸡蛋羹放进江宣碗里,开口道:“你觉得……”

话未说完,江宣沉着眉猛地打断:“娘,你觉得庄表妹如何?”

江母眼中闪过惊喜,没想到两人想一块去了:“自然是好。宣儿,你不在家时,庄婉常常上门来陪娘。还有你柜子里的那些衣服,虽说你不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