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
“琅琊沈氏。阮家二娘子。”
里头听了,慌了神色,亦怖亦惧地将门打开,躬身迎来,“是奴怠慢了,阮二娘子请上屋里换身衣裳,稍后奴让厨子再做上几道小菜,暖暖肚子。”
阮祉蓁悬了一夜,正有些头重脚轻,举手扶额道,“有劳了!”
接着妇人便领着她进了门,去到楼上雅间后又忙着退下楼去了。
阮祉蓁从里头合上门,换好里衣后,将自己连头带脚地蒙在被子里。
榻前暖炉烧的劈啪作响。
她静静合上眼,只想沉沉地睡上一觉,杂绪趁虚而入。
十年前,潘姝与她还不相识。
她在外人眼里,也还不过是个能文不能武的女君模样。
重生是何等大事?阮祉蓁自是知道轻重,要是换作对方是王霄,她说不定还能妄议胡诌扯到他信为止,如若面对的是赵弦那样的人,便只能不露声色。
世上又有几个王霄?此事切不可轻易与旁人提起,以免徒生枝节。
既要藏,便要合乎情理。
不能骑马,只能托人将信物玉坠送去潘府,请求沈姨娘过来接她。
……
半睡半醒。
过了许久。
“阮二娘子,天色已晚,炉子里可要添些炭火?”
妇人在门外候了一阵,听到房中声响,轻声叩门而问。
阮祉蓁揉了揉眼睛,朝窗外看去,天色已晚,客栈外的雪松彻底失了轮廓,几乎与暮色融为一体。
“婶婶进来吧!”
妇人推门而入,转身将寒风关在了外面。
腰间别着一篓子石炭,里面放个薄铁盆,用灰铲将炉子多余的灰烬挪了些出来到铁盆里,又往里头添了些石碳,动作娴熟得体。
“奴是个粗人,阮二娘子唤奴李婶便是。”
阮祉蓁将榻旁备好的雪色羽氅披在肩上,玉步稍移,关切道:“李婶独身在此?”
“嗐,别提了,早些年,乐安城不是兴过一阵外出闯荡之风,奴的夫君与阿子借着风头出了城,起先还常常往奴这里捎信,这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们落脚在哪里。”
李婶讲到这里,掩了掩面,俯身,又继续挑着炉子里的炭火。
阮祉蓁坐在炉子旁的矮凳上,话家常般闲问道:“李婶还没出过乐安城?”
“乐安城比不得别的地方,普通百姓进出,除了科考出去的,就只能走三舍之道了,奴家出了两人,奴留下来得看顾着些家中。”
李婶收了篓子,“阮二娘子常年居于琅琊,自是不知这些事的。”
她不经意间用余光睇了一眼阮祉蓁,被察觉后眸底有丝许闪烁一晃而过。
阮祉蓁故作姿态,努了努嘴。
“原来如此,我确实不知。”
“初见看你衣服都湿了,应是落了水了,是何人要害你?”
何人要害她?
她将手心搓了搓,覆在手炉上,抬眉直直地看着李婶。
昨夜她遇刺,救她的王霄将她交给了赵弦,可天这样寒,赵弦却将她推下水,她也分不清他到底是想害人,还是想救人了。
倒是赵弦,在乐安城早有布局,如若李婶是他的人,也不可不防。
不论如何,人在明处,落了难,还是不让旁人知道自己的仇家的好。
“并州阮氏,几代将士,一片碧血丹心,肃杀外敌,连萧氏都要忍让三分,何人敢动此念?”
李婶被问得一怔,连忙退了退,自知身份逾矩,不该揣摩主子的事情。
“奴下去让厨房做些草果子汤来给娘子暖暖身子。”
还是躲不过,乐安的草果子汤,潘姝亦提起过,味苦如蛇胆,乐安是个岛城,水寒之气甚重,常饮此汤。因为她幼时常常跑出去游玩,经常下水,潘家老太太说女儿家,沾了水寒侵了身子,得需要吃吃草果子汤避淤舒积。但是潘姝嫌汤苦,趁老太太不注意,经常偷偷倒掉。
但阮祉蓁面上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劳您费神了,眼下还得请你去潘府一趟,捎个信给我姨娘。”
“这个不必女郎费心,奴家一早便差人去了潘府,最迟明早便会得到消息。”
从十年后世事的变迁来看,赵弦布局甚广,所谋甚深。阮祉蓁虽不知李婶是不是他的人,但她可以笃定,赵弦不会要她的命,至少十年前的这个赵弦不会。
第二日清晨。
阮祉蓁一早便梳妆完毕,坐在炉前候着。从三舍到潘府,不过三十里路。小厮在城里过夜,现下应该已经返回三舍才对。
但直到晌午,也没等到消息,以沈姨娘那风风火火的性子,整个乐安又都是潘家的,不该有意外。
潘府有变。
阮祉蓁从松林间的马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