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青年,封建迷信老古板,通通都得改。
但这次,她不敢了,长辈们说什么她就听,她很怕,怕万一她们说的是真的,她的眼泪掉在爷爷身上他就走不动了。
她不哭。
送到后面的火化室的过程,家属看不到。
宋佑跟着家人走到火化室外面等着,空地上站了好多群人,像一团一团黑压压的云。
她们一家三口和姑姑四人聚在一起,父亲抱着一个挑好的骨灰盒,而她浑浑噩噩地待在母亲身边,等着叫她们进去。
该她们了。
进去后是一面玻璃,里面是一个像厂房的很大的空间,有好多个炉子,她看见爷爷已经从棺材里被取出,放在一张担架上,正往离她们第二远的炉子里送。
工作人员叫负责人来献一束花,父亲示意姑姑上去,于是她走上前接过一束白菊花,从那面大玻璃的一个小窗户中,递给里面火化的工作人员。
那束花放在爷爷身旁,工作人员拉紧拉链,他就被全部裹住了。
大家一起在外面目送他慢慢地送进去,同时一个帘子慢慢拉上,隔开了她们和爷爷的身体。
然后礼仪队奏音乐,声音震耳欲聋。
正如一场大戏正在高潮,戏台上热热闹闹、咿咿呀呀、铿铿锵锵,只有观众在抹眼泪,知道这出戏即将落幕。
一个人的一声,就这样结束了。
爷爷他简简单单69年,没有什么大成就,也没做什么大错事。
这样平平淡淡的一生,或许会慢慢淹没在世俗的时光流转,三代后,还有谁会记得?
你知道你曾祖父、曾祖母的故事么?
宋佑不知道。
她也知道之后不会有人记得她的故事。
她感觉身上有什么被抽走,跌坐在地上,泣不成声。
说实话她并没有因为不能再见他而感到难过,因为生前他有许多视频可供回忆。
她难过的是,放学路过小区门口那个大榕树时,他再也不会推掉四色牌,大声嚷嚷:“我孙女回来了,不玩了,不玩了。”然后乐颠颠和她一起回家吃饭。
或者,当她回家,叫一声爷爷的时候,回应她的只有空荡荡的客厅,和他最喜欢的那张椅子和大书桌。
他生前的所有用过的私人用品,那些他觉得重要时刻才会穿的衣服,他保存下来的单据,写有重要提示的日历,电话本等等,那些也许曾经对他很重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像垃圾一样被付之一炬。
或许,她不会在吃麻粩了。
烧的过程很漫长,应该有一个钟吧,期间一直闻到有烧塑料的那种糊味。
等工作人员通知可以进去的时候,进去看到遗体已经烧成了一堆散的白色骨架。
那种感觉很奇特,甚至可以说难以置信,人就真的这么变成了一堆白骨,仅仅一个小时,这真的是爷爷吗?
工作人员让她们离开,不要回头。
她不想走,不想起来,最后被母亲拉走了。
一个人从活着到骨灰也就是一两天,没有了,那个人没有了,你再也无法触碰,无法和他交流。
爷爷的骨灰用绸缎包袱盛放,放在骨灰盒里,交给父亲捧着。
骨灰盒据说是楠木的,防蛀耐放,上边系着红绫,盖了一块红布。
这个盒子很沉,爸爸之后对她说。
姑姑捧着爷爷的遗像,手指没有知觉地抚摸着遗像的木框,姑父只是不住地给她擦眼泪。
跟车,捧遗像,上山,下葬。
父亲给跟车的司机师傅准备红包和红色丝带,丝带返程时系于后视镜。
在墓地上山和下山路不同。
司机师傅说这是“不回头”。
好一个“不回头”。
从墓地回到吃白事席的饭店,正是中午,远的近的亲戚朋友都在,大家聊天,但大部分时间都没在聊他。
宋佑跟着坐在父亲旁边的位置吃饭、随意地聊天。
大家都平静下来了,好像今天早上也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还喝了自家做的红酒。
她更早之前吃了一个小蛋糕和牛奶,不饿,吃几粒花生米,偶尔看一眼爷爷的遗像,但好像走的人不是爷爷,好像没什么事发生,好像只是偶然呆在这个席面上。
然后回家。
宋佑坐在他最爱的那张椅子上,桌面上还摆着他最爱的那本《易经》,她拿起来翻。
这个傻老头,看了20多年易经啦,还是根本不会的算的啦。
最多就是天气预报稍微比电视上的准一些吧。
她想,这难道不是因为他干农活积攒下来的经验么?
和会不会易经有什么关系?
这个傻老头非要说是自己算的,讲得一套一套的,唾沫横飞。
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