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再往碗里打上三个鸡蛋、若干面粉。
如果手头有五香粉、十三香粉一类的调料就好了,但黎锦之前嫌这些调料味道太重、用处不广,便没预备。
此刻虽然感到有些缺憾,却也没有办法,只得不加了。
黎锦只往碗里再加了些胡椒粉与盐,便搅拌起来。搅拌得均匀了,就放在一边,静置备用。
现在,终于要到黎锦最不喜欢的生火时间了。
阴天时生火,不能借助太阳,只能依靠人工。
要用上一种特制的刀片,叫做“火镰”,若没有,寻常的钝刀倒也可以代替。
还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石头,叫做“燧石”。
这种石头在河边多见,用时要先拦腰敲断或摔断,见断裂面有着蚌壳状的规则纹理的,方能派上用场。
最费事难得的,则是一种叫“火绒布”的东西。
火绒布的材料倒很普通,常见的棉布便能做,但在使用时需要加工,十分麻烦。
先要取一片半个巴掌大的棉布,隔着铁片在火上烘烤半天,看它变成焦炭状才行。
但又不能让它真的见火、烧起来。真见了火,烧起来就成灰了,还得从头再来。
而且,做好的火绒布又十分脆弱,不小心便会碰碎了,也便没法再用。
做一块火绒布便要好一阵子,取火时偏偏又只能用一次,繁琐极了。
火镰、燧石、火绒布都准备好了的时候,便可以准备取火了。
黎锦在左手中握着燧石,燧石与左手手指之间,压着一块火绒布。
右手则是拿着那火镰子,用力地敲打燧石,如果能敲出火星来,这动作便是对了。
过程虽然十分简单,却是非常需要机缘。
敲出火星虽然也不太容易,但十次总能敲出两三次来。便是再倒霉的人,一百次也总能敲出一次吧。
真正的难点在于,等待火镰燧石相击时敲打出的火星,偶然把火绒布点燃的那一刻。
火绒布虽然极其易燃,但被那点火星点燃的机会,却也不多。
若是黎锦无聊,开始的时候还会数数来计算时间,但没过多久就失去了耐心,压根儿不再理睬这种事了。
也不知点了多久,才会偶然见到那焦黑的火绒布边缘上多了几个红点,这是着火的迹象。
这时黎锦便停下了打火的动作,轻轻吹了起来。
吹这个助燃也有技巧,吹大了火星可能就灭了,吹小了也没有什么效果。
黎锦倒是觉得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技巧就是了,每次到这一步的时候,她都做得十分艰难。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布上的火星渐渐大了起来,与小火苗也差不多了。
这时黎锦便将火绒布埋在一簇干草之中,继续用不大不小的气吹着不停。
待到干草也吹着了,她便用烧着的干草凑过去点燃枯枝败叶,最后再点燃柴火,这才算是到了可以开始做饭的时候。
期间时时刻刻都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十分耗费精神。
黎锦每次费劲点完火,心里都觉得心力交瘁、浑身发软,身心都十分疲惫。
但这时,不过刚刚要开始正式做饭而已。
才到这个时间,便是再精疲力竭,也只能忍着先继续干活儿。
其实黎锦知道自己此时身体并不怎么疲累,不过是精神消耗太大,身体便跟着没了力气而已。若是强忍下去继续做事的话,一会儿便好了。
做什么都是这样,刚开始做便觉得累的时候,决不能停下来,要强迫自己继续做。只要能继续做一会儿,习惯了便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黎锦照例清洗了锅,在烧干水分的锅里倒上葵花籽油。
等到油微微烧热了的时候,把辣椒、鸡蛋、面粉与调料混合出来的糊状物一起倒进锅里,慢慢地煎制起来。
锅里的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烧糊。
觉得锅里的温度太高的话,便要端下来稍微晾一会儿。等锅凉了,此时若是锅里的糊状物还没煎好,便重新端回火上再继续煎制一段时间。
糊状物的底层煎成金黄色或棕黄色的时候,便要翻面了。
黎锦拿起炒菜用的铲子,把它翻了个面。
翻面之后,这东西看起来倒像是混入辣椒的鸡蛋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