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提名的事,江炎也和华纳那边沟通了,没别的,就是问获奖稳不稳。
其实对他来说拿奖或者不拿奖都没关系,但已经有了提名,总得攻略一下。
华纳那边也给了准确的回复,其他奖项先不说,格莱美“最佳新人奖”七成以上是江炎的,其他还在公关。
其实这次江炎的《Joey》的成绩非常亮眼,接近十一白金不是开玩笑的,如果是美籍歌手,早就在老美三项音乐大奖通杀了。
但是因为国籍和种族原因,江炎在公告牌榜单甚至隐隐被压制,一张专辑加一首单曲,一共四首歌,次次老二,就没拿过第一,更别说是音乐奖项了,简直把歧视写在了脑门上。
即便有华纳帮忙,这里面的难度也不小。
原本江炎有望提名“公告牌大奖”和“全美音乐奖”,后来华纳主动帮江炎放弃,交换了一些资源,然后全力攻关格莱美。
这也是江炎同意的,上述那两个奖项虽然和格莱美齐名美国三大音乐奖,但影响力是明显逊色于格莱美的。
在老美本土尚且还好,但在世界范围内就逊色多了。
江炎虽不至于视这两个奖项于无物,但要做取舍的情况下,江炎肯定要优先最好的格莱美。
另外,江炎虽说不太重视音乐,但拿下格莱美其中几个奖项,对江炎在世界乐坛的地位有着显著提升,尤其是亚洲和国内这边,几乎是可以封神的存在。
但另两项奖的影响力显然做不到这点,所以就算华纳不做选择,江炎也会主动要求全力公关格莱美。
如果拿下四大通类的最佳新人,再获得年度最佳单曲或者摇滚最佳男歌手和流行最佳男歌手的其中之一。
江炎现在身上那“国际巨星”的称号才算是真正凝实。
当然,要是没拿到也没关系,他也不太在乎,而且等哪天高兴了,江炎也不介意再来几次屠榜。
华语榜屠得,欧美榜就屠不得?
江炎提名格莱美这事儿除了引起轰动外,发生的时间也很是巧妙。
25号刚好是《那山》京城首映。
所以原本关注度就不错的首映礼,这下关注度简直爆表。
到了晚上6点,原本只能容纳500人的放映室硬生生挤进来接近800人,其实江炎原本也想换到大会堂播放的,但时间来不及,只能这么凑合了。
800人里,多出来的大多都是媒体。
有中有外,有些黄皮肤面孔里,仔细听他们说话,其中还有几个霓虹媒体。
所以格莱美的影响力真的不容小觑。
而看着这火热的场景,江炎倒是觉得,这次应该能一举搞定那个霓虹发行人了吧。
。。。。。。
在这个年代,电影市场正处在所谓“大片崛起、喜剧发迹”的时期,原本的《那山那人那狗》一没有明星,二没有大场面,三没有历史沧桑感,四不能逗人笑,完全得不到发行商的青睐。
现在有了江炎在,《那山》至少国内上映回本不是问题,甚至有可能还会爆一把。
至于大爆,这个就不指望了,这个也说过,这就是部文艺片,没有大场面,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在这个年代大爆不太可能的。
但霓虹却不一样,原时空这片子在霓虹就爆了一波。
人家的专业影评人是怎么说的?
“这是一部十分质朴的影片,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南方乡村美丽的绿色风景,还能体会到长久以来在霓虹丧失的父子亲情,而这种父子亲情恰好是日本最为缺乏的。”
不仅如此,这片子的社会影响里也很大。
原时空在霓虹上映后,由于电影受到观众喜爱,在电影的推动作用下,原著及其他六个短篇在内的日文版彭见明合集《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发行近14万册。
不少看过该片的霓虹人开始学习中文,日本关西地区的电影民间团体纷纷要求和剧组进行座谈,截止至2001年10月,这本书已经加印了五次。
霓虹的一些政府机构和个别党派则把该片作为教育片要求下属职员观看,邮政事业厅的工作室外墙上甚至贴着这部片子的海报。
所以江炎自然不会放弃霓虹市场。
也是因此,他提前就联系了原时空帮《那山》发行的那个霓虹人。
很快首映礼开始,江炎出场,便是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亚洲天王、金像奖最佳编剧、华人之光、指挥艺术家、目前又新加格莱美提名者。
再加上江炎本人帅气又低调,除了特定时候几乎很少上节目。
如今头一部主演的电影上映,自然就吸引了一大帮歌迷影迷和粉丝过来捧场。
很快首映礼提问环节开始。
除了常规问题外,江炎也特意和几个霓虹的记者用日语回答了几个问题。
“这是一部文艺片,我不求多少票房,只要口碑就好了。”
那个霓虹女记者听到江炎对她用日语回答,当场就是一愣,旋即很是惊喜地捂住了嘴。
等好一会儿后她才用日语回问:“江桑,您的日语说地真好,完全听不出来您的中国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