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百姓画了一个极具诱惑的来生,如同画饼充饥一般,这种未来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让愚昧的百姓深信不疑,甚至是充满了向往。”
“不管他是否能够给吐蕃百姓带来真或假的富裕,但像八思巴这种得道高僧,其手中已经有了世俗的权利,以及在百姓中极高的威望,难道你认为叶青就有破解之道?何况自杞、罗甸与吐蕃也大不相同……。”李凤娘摇头道。
自从叶青让她观看佛的背后是什么后,李凤娘不知为何,在一瞬间就对礼佛开始慢慢失去了兴趣,而如今,慈宁殿的小佛堂也已经在前几日被拆除,李凤娘的礼佛大业也就因此而彻底作古。
赵扩此时却是显得胸有成竹,面对李凤娘的摇头,侃侃而谈道:“母后可知晓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都曾大力打压过佛教?所谓三武灭佛也正是因此而得名。燕王说,所谓灭佛,正是因为此三人都看到了佛教对于世俗统治带来的危害,随着大批的信徒皈依佛教,从而使得兵役、徭役与赋税快速下降,因为他们拥有免除各种赋税之特权,从而便会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去皈依他们。正是因为原本应该不沾染世俗的佛道沾染了世俗,所以才会使得百姓为了逃避赋税与兵役等,从而选择了皈依。
加之寺院、道观占据着庞大的土地,又有乡绅富贾愿意资助,这对于任何一个朝廷都绝不是一件益事。如今无论是吐蕃还是自杞、罗甸,正是因为如同八思巴这般所谓的高僧,给了吐蕃百姓一个看不见的美好明天,亦或是来生,从而使得人们愿意去相信,只有佛才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一切,也使得人们更愿意去不劳而获,而非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收获财富。当然,如八思巴等人,他们手里同样也掌握着一些百姓视为神圣的事务,那便是八思巴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得他拥有高出百姓的学识,甚至是包括一些对物质的认识,从而使得八思巴可以在当地被奉为神一样的人。
但母后是否知道,八思巴是如何让蒙古人对他们尊崇有加的吗?”
李凤娘跟竹叶儿默默摇头,赵扩嘴角则是浮现一抹不屑的笑容道:“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蒙古人在遇见八思巴之前,竟然不知道吐蕃早就已经与中原互通有无,还以为吐蕃是一个从未被中原所认知的世界。而八思巴正是因为告诉了蒙古人吐蕃与中原的关系,才使得蒙古人对八思巴所谓的博学感到惊讶,而这些在大宋士子的心里,不过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学识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这又能说明什么?难道……你还能够对如八思巴这样的人取而代之?自杞、罗甸虽不是掌在佛教之手,但同样也是掌握在一些所谓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手,而他们控制着百姓的意志,你又如何能够在打败他们后,让他们相信大宋朝的正统?”李凤娘在赵扩继位前,显然替太上皇赵惇理政也学到了不少的见解。
“用科举来代替神佛魔对百姓的意志控制,让他们相信,并非只有信奉什么才能够出人头地,而通过科举照样能够出人头地、才能够获得功名利禄。”赵扩看着李凤娘坚定的说道。
李凤娘的神情则是越发的严肃,而旁边的竹叶儿则是露出了深思的神情,虽然她不是很懂,但看着赵扩脸上的自信,也不自觉地跟着有几分信服。
“用科举来让百姓摆脱那些,这……这可行吗?”李凤娘不确定的问道。
“如儿臣刚刚所言,三武灭佛正是因为百姓们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温饱的捷径,从而使得兵役徭役赋税大大降低,信佛崇道之人越来越多,而愿意为整个朝廷或者是……社会?做出贡献者的百姓越来越少,从而使得朝廷感到了不安,不得不打压佛道这个原本在世俗之外的产物。佛道本是所谓清净之地,但有心人却是会利用百姓愚昧,易信惑妖邪来蛊惑百姓,从而得到他个人的名利。而用科举便可以让百姓相信……。”
“我大宋能够读得起书的士子虽不少,但圣上想必也应该知晓,金国当年也曾效仿大宋科举,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真的能够读得起书……。”竹叶儿有些怀疑道。
赵扩笑了下,道:“很简单的事情,攻下自杞、罗甸后,显然无法第一时间就施行科举之制,而且即便是实施,恐怕也很难找到向大宋士子这般,有真学识的士子。所以燕王给儿臣的主意是,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数数就可以。最初……。”
“最初的目的并非真是为了施行科举,而是以科举为手段,让百姓相信,神佛可以让你的来生脱胎换骨,但科举却是可以让你的今生得意?”李凤娘看着自信的赵扩问道。
“母后英明,正是如此。最初只要让百姓相信科举能够真正的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就足矣,而至于真科举,自然是循序渐进,而……科举
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想必不用儿臣多说了吧?”赵扩有些得意道。
李凤娘则是微微叹了口气,就如叶青曾经对她所言的君权神授一样,华夏民族之所以没有神权大于一切的困扰,正是因为先贤典籍早就给出了一个身为正统统治者的正统标准,所以不论是谁拥有江山社稷,只要尊崇那些先贤典籍,而不是去推翻、否定所有的先贤典籍,那么就足以有资格成为江山社稷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