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千金,多有怠慢之处,万请见谅。”
这一番话非同小可,时清一惊,忙转头去看王老爷。
但见王老爷老神在在的品着香茗,捋着胡须颔首:“此乃小儿应有之义,阮小姐不必推辞。”
时清的眼眶酸酸的,自来到扬州后她还未曾听见过这样的好言好语。
她对着王老爷父子郑重鞠了一躬,方道:“恳请王公子告诉我父兄近况。”
王公子在蜀中时曾受蜀王照拂在驿站谋了个差事。那日有官差押送时清父兄从他所在的驿站经过。
他虽不知来人是申侯父子,却见这二人虽衣衫褴褛,但并无罪官面上常有的悲苦之色,反倒十分泰然,行坐起卧自有一番态度,于是起了上前结交的心思。
王沣虽然还没中举,但因为有一个在蜀王府做师爷的父亲也常能读到朝廷邸报。他本就对直言进谏、宁死不屈的申侯府子颇具好感,这下看到申侯父子身处逆境仍言谈有度、进退有节的样子更是心生敬佩。
作为一个主管驿站的小吏,他做不得什么大事,只是给申侯父子换了两件干爽朝南的大房间,又每日供应热水与吃食。临到申侯父子出发时,偷偷给这二人包了十两的盘缠并书信一封,道是下一站的驿卒是他的朋友,看了他的信必会给二人行方便。
时清听见他说父亲和哥哥没有生病、精神头也很不错时心已经放下大半,再听到他对自家父兄的推崇和照顾后不由大为感激。
她如今沦落乡野无以为报,只能再次深深一揖以示感激。
王沣到底还是个胸无城府的少年人,他见时清如此情状,面颊涨得通红,“阮姑娘这是做什么,申侯父子因何获罪天下长了眼睛的都能看清楚。某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当不得姑娘如此感激。只恨沣位卑力弱,下不能救令父兄于水火之中,上不能清君侧匡扶社稷!”
时清看着他义愤填膺、神采飞扬的模样,出言道:“公子有此远志,将来必成大器。民女身无长物,唯有兄长当年登科时所做笔记留于家中。如蒙公子不弃,愿献与公子斧正。”
时清的兄长虽是侯府世子却并不是整日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他自少年时即拜入当世大儒门下苦读,更曾以二甲的身份登科。也是因为这,才能求取到世代书香的顾氏为妻。
王沣听见时清愿意让他看兄长科举时的手稿,大喜过望,“多谢阮姑娘,往后沣必当日日苦读方不负阮兄指点。”
他继续补充道:“若是日后令父兄有消息传来,我就请夫人代为转达给阮姑娘听。”
时清回到家中,将父兄的消息告诉母亲和嫂子知道。众人一时喜,一时忧。
喜的是这父子二人身体康健又得了好心人得照拂,忧的是前路漫漫不知再有消息传来是何年月。
顾氏去房里收拾出六大本丈夫曾经写过的笔记交给时清,她依依不舍地抚摸着道:“抄家时我因不舍得,将这些东西全留下来了。原想着留给兕儿当个念想,不意竟能有此用处,妹妹拿去给王公子吧,记得好生谢谢人家!”
陆夫人也道:“患难见人心,王公子肯在你爹他们落魄时照拂他们,想来是个热中的好孩子,合该进士及第,为民造福。”
这边絮絮的家常不消多说,只说早先从王老爷书房中出去的那几人中有一个叫贾道的,是扬州知府养的清客。
这一任扬州知府今年年初才从京里出来走马上任。
说起来他也是呆过翰林院的储相,却与阉党混到了一处,还认了宫里的大太监做干爹。正是因为如此“能屈能伸”才从一个修史的四品小官一跃成为扬州知府。
贾道今日来阮府赴宴听见了时清是前申侯的千金,不顾酒气就登了知府的门拜谒。
知府看到他醉醺醺的样子,本来十分不悦,正欲将他逐出去,却听见这个清客说:“老爷可知道申侯一家老小如今正在扬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