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会有最后一个大项,【异能】。
系统并未细说异能是什么,只说都是一些超越他理解范围的本领,完成任务是唯一获取【异能】的途径。
他其实还挺期待的。
前几天苏轼已经刷新出来了第一个任务,但他一直搁置着任务,不愿去做。
任务内容是,寻找曹植身上的一处弊病,并参到父亲曹操面前。
苏轼不清楚为什么会刷出这样的任务,大概是历史上他们兄弟二人就是这样注定相争相斗的命运。
史书上记载,曹丕曹植各有幕僚心腹,兄弟争夺世子之位。
曹丕即位后,仍怀恨在心,迫害其弟,逼得曹植留下了那首千古传唱的《七步诗》。
他也有一个弟弟,子由。
他和子由年龄相仿,从小一块儿长大,一同求学,一同随父亲出蜀入东京,共登天子堂,同朝为官。
后来人生起落,他们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只能委托明月寄相思。
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垂死的最后一刻,回想到很多的事情,想起了和子由少年求学的光景。
手足之情,弥足珍贵。
苏轼附身在曹丕身上,曹丕的记忆与他完全融合,他真真切切地记得这十几年来和曹植一起长大的点点滴滴,好些记忆竟还能与他和子由的回忆重合——世间的骨肉至亲大抵都是如此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真有一天要对曹植下手,曹子建虽不是苏子由,但那样一个神仙人物,他也是万万不忍的。
是以,这个任务他搁置下来,且断不会去碰的。
生在帝王家的兄弟虽有很多身不由己,但事在人为,他愿化干戈为玉帛。
丕与植,皆当世之奇才,只要弟兄二人和睦相处,必能改变历史,共建一番惊天功业!
两个时辰后,曹公宴群臣宾客,曹公账下谋士武将毕至,曹丕和曹植分坐厅堂的两侧。
苏轼摩梭着果盘里的葡萄,快速瞥了一眼对面的曹植,脑海里无端生出一个念头:
怎么这么想揍他?
这个念头来得很怪,一旦萌发出来,就如同黄河决堤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越想越强烈。
其实对面的曹植明明很板正,十五六岁的少年郎,衣着得体,束发整齐,身姿坐得笔挺,眉目间还有一团淡淡的稚气。
但就是控制不住心中的念头,想冲过去梆梆给他两拳,或者一脚,或者一个大比斗,给他光洁的皮肤点缀一些淤青,甚至说哪怕是咬他一口,他心里都痛快。
不行!
苏轼扼杀住念头,父亲和群臣都在,况且他还要努力修补兄弟感情。
曹丕的记忆里,在各自门客的怂恿挑唆下,他们兄弟已经产生裂痕了。
苏轼索性下埋头,眼不见心不烦,吃他的葡萄。
说来也奇怪,这一盘酸溜溜的葡萄他吃起来格外上头,越吃越馋,很快就把自己这一串吃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杆了,甚至还惦记上了隔壁桌曹真的。
苏轼眉头微蹙,史书上确实记载过,曹丕其人,极嗜葡萄,不光时时刻刻葡萄不离嘴,还花心思研究葡萄的贮存方法,历史上第一杯葡萄酒就出自曹子桓之手。
趁着主位上曹操的目光移向别去,苏轼迅速一伸手,以广袖为遮掩,将曹真果盘里那一串顺手给牵了过来,神不知鬼不觉。
就在快把这串葡萄炫光之际,苏轼脑中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吃葡萄是曹丕的嗜好,憎恨曹植也是曹丕的思量,他与曹丕记忆融合的同时,也将曹丕一贯的秉性、好恶继承了过来。
原来如此!
秉性、好恶皆是根深蒂固的东西,十多年的生根发芽,深埋于心底,不是他一朝一夕就可以抹去的。
要摒弃这些固有的念头,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宜徐徐图之。
苏轼有了自己初步的计划,首先要做到心如止水,这一点不难的,当年在庐山,他常与佛印和尚对坐打禅,拿起放下,心如静泊,世间万物皆等闲视之。
其次,是发现曹植的好,发现他的可取之处,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他。
苏轼抬头,快速地晃了一眼曹植。
果然,他现在看他已经淡定,没有太多的情绪,比刚刚好多了,这是可喜的进步。
苏轼长舒了一口气,再稍加练习,应该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了。
就在这时候,主位上的曹操突然咳了一声。
冷不丁的一声咳,让苏轼瞬间汗毛倒竖,这也是他从曹丕身上继承过来的一贯秉性。
曹丕是很怕他爹的。
与对曹冲的宠溺截然相反,曹操对他极严厉,因为从军入伍的缘故,军令如山,小错重罚,他没少挨鞭子军棍,可能都有些应激反应了。
曹操说话了:“昔日我军远征柳城,文远阵斩塌顿,扬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