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初见高山(1 / 2)

卓尔·初见高山

军训结束后的当天傍晚,卓尔和高瞻去图书馆借书,遇到同班男同学魏有期,便一起同行。高瞻的哥哥高山、还有阿宁一起来接她回家,这是卓尔第一次见到高山。

干净阳光,身形挺拔,给人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清冷禁欲感,和高瞻两种不同的气质,高瞻容易让人接近,但高山容易让人疏远。

这是卓尔初见高山的印象,米色的衬衣,开始是坐在车里,他们走近后,高山和阿宁下车,高瞻介绍了大家认识。

没有怦然心动,也没有一见倾心。

14岁后,卓尔还不曾情窦初开,就已经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用理性取代了所有情感。

后来,卓尔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知道了这种自我防御行为心理学中叫“情感隔离”。

一般情况下,这种隔离源于经历中难以承受的部分。抵御痛苦是人类的天性,一旦经历了情感上的痛苦,会自动产生隔离。

高山说,第一次见到高瞻的同学们,晚上请大家一起吃饭。

席间闲聊,高山问了魏有期和卓尔家里情况,卓尔只做了简单回答。

卓尔也知道了高山和高瞻兄妹一起生活,他们从小都是读国际学校,父母都是做生意的,魏有期也问高山“他们两兄妹怎么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高瞻说“父母都在国外”。

高山没有在国内读大学,海外大学毕业后回国接管父母生意。

魏有期苏州人,爸妈都在体制内,言谈举止中卓尔感觉到高山和高瞻,成长环境和自己、和魏有期都相差很大。

魏有期和卓尔,单纯简单。

高瞻虽和他们同龄,但很多时候思维更成熟,能抽离自我,站在旁观者角度看待问题。

高山更是心思缜密,有成年男性的洞察。

但很多瞬间,卓尔感觉到高山都在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

更让卓尔没有想到的是,从这一天后,高山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她的生活。

晚吃饭结束后,卓尔和魏有期一起回宿舍,法学院男生宿舍楼和女生隔一幢,就同路一起回,不过魏有期是骑了自行车的,因为卓尔没有买自行车,卓尔想自己这个经济状况还要什么自行车啊,还欠着学校学费呢。

魏有期推着自行车车和卓尔一起走,路上闲聊,卓尔知道魏有期十一假期要回家。魏有期也问卓尔假期做什么,卓尔说就在学校,魏有期说没事的话可以和他一起去苏州玩,

卓尔说以后有机会再去。

十一假期,波波和文玉都回了老家。卓尔开始在网上和学校论坛找兼职,有几个找家教的,但发帖人都说要大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卓尔还是打电话试了试,接通后对方要么找到了,要么就是说她刚大一,不考虑。

就在卓尔为了学费一筹莫展时,突然来了转机。

所以,地球真的是在不停转动,况且山不转水还转。

但是这个机会却……

高山·晴天霹雳

瞻儿军训刚结束,说自己晒黑了,假期各处人也多,不出去旅行了。

在家休息了两天后,带着瞻儿去附近海岛住了两天,垂钓、吃海鲜和农家菜。

我和瞻儿从海岛回来的当天傍晚,东阳拿着尔尔资料给我。

我在院子的花园拿到了尔尔的所有信息,资料很全,有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时期照片,还有和爸妈的合照,先看了照片,我不由自主的笑了。

尔尔从小到大,都很好看,看到三口之家合照,能看出父母恩爱,幸福的一家。尔尔小学和初中都是长头发,小学时候还梳了两个小辫子,模样乖巧可爱。

中学时候,一个马尾,巧笑嫣然。

高中时候剪了齐耳短发,想必应该是高中学业压力大,但好像高中时候照片笑容没有从前那么开心了。

看完了照片后,我又看了其他资料,照片上的尔尔是笑的不开心了,而我是笑容却逐渐消失了。

令我震惊的是,尔尔居然有着自己同样的经历和身世…

原来“心如刀割”并不只是一个形容词。

我看了尔尔的其他资料,据东阳说,我当时从花园椅子上“嗖”地一下站了起来。

我:“什么,她爸妈都去世了?”

东阳:“是的,在高一的时候。她爸爸在当地教育局工作,妈妈是教师,每年毕业季,教育系统都会去北京引进毕业生,那一年,她爸爸是进京引进人才的带队领导,她妈妈是学校代表,也考虑到夫妻都去家里没人照顾,本来学校安排的另外老师去的,另外老师出发前突然有事,临时决定她妈妈去。”

东阳:“到了北京后的一个下雨天的晚上,高速上发生了连环交通事故,尔尔爸爸当场去世,她妈妈重伤,最终没有抢救回来。除了她爸妈,同车另外一个人也重伤,去年也去世了。”

“就剩尔尔一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