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宜妈妈抱坐着,一副安静的小乖姑娘模样。
瞅了一眼越来越接近石屋的一串孩子,朱雪宜提醒道:
小瑜,离饭点的时间差不多了,别做针线活了。
抬头望出去,她也看到了在不远处玩耍的孩子们,付矜瑜放下针线说:
行,这就去厨房做饭。咱们这三家的孩子们啊,个头蹿的真快,个顶个的能吃。
朱雪宜抱着孩子跟到厨房,看着好厨艺的付矜瑜摆弄那些趁手的厨具,第一万次的羡慕她能做一手好饭菜。
见付矜瑜淘洗好大米隔水上锅蒸,又弯腰从盛满海水的小木桶里捞出一只被于大舟切掉头尾的海鳗鱼,这一餐是要吃鳗鱼呀,咽了咽口水,朱雪宜随意的搭话闲聊: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嘛,学习也都不错呢,多吃点就多吃点,反正鱼货很多,你就安心吧。
许久以来,大人和孩子们都习惯了在桔公岛上生活,在这里不缺海鲜,但缺少主食,就像大米、米粉、面粉之类的。对此,于大舟和靳二芬也只能拼命多打渔,再绕远去箩公岛上以物换物。
除了担忧主食,付矜瑜身为家长,自然也会问起孩子们的功课,她说:
鱼货是多,可咱们石屋的大米又快没了哦。对了朱老师,考核的时候你没给他们放水吧?
朱雪宜原来就是做老师的,现在在这里已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全科老师,三家孩子的知识全靠她在教,偶尔付矜瑜也抽出工夫充当一把英语老师。
桔公岛没有纸和笔,孩子们只能在地上、沙滩上和石头上做功课,并接受朱雪宜的考核。
哇,还有八爪鱼,简单焯过水,手起刀落之下,付矜瑜将几只大八爪鱼给切成了方便入口的小段段。这东西蘸上一点酱油、茶酱或山葵酱,好吃的紧啊。又咽了咽口水,美食已经入眼,朱雪宜解释道:
没有。
孩子们是真的聪明。你家双胞胎自不必说,人家从小就把英语说得呱呱叫;军越是最令我感到惊喜的,别看那孩子年龄最大,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幼小年龄阶段,可他自学起外语以来,接受的速度比我家韩益跃还要快些呢。
上了一年多的课,九岁多的于军越已经掌握了英语和俄语,这样的结果委实让于大舟和靳二芬意外又惊喜,喜得靳二芬不住的感谢妈祖娘娘、老神仙。
他们世代靠打渔为生,从生到死几乎没有识字的。现下,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孩子能学识字、还能学人家说那什么外国语。
这是要改换门庭了呀。
不像婆娘偷偷的感谢妈祖娘娘、老神仙,于大舟最感谢的其实是程可则,打心底里视他为贵人,要不是程可则那一年在海上的暴风雨里救下了他们夫妻二人,哪会有今天呢。
付矜瑜:军越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语言天赋的那种人吧。
朱雪宜:可不,想不到来到这座桔公岛,居然还挖掘了一个语言小天才,我最骄傲了。
付矜瑜:军飞和军蕾怎么样?
朱雪宜:跟他们大哥相比差的多,但要是跟外面资质差不多的学龄孩子相比,还是比较突出的。两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就是坐不住,要是没有军越押着管束着,他俩呀不是被横行的螃蟹吸引,就是会被在椰树上爬行的小动物吸引住。
当老师的乐趣和忧愁,付矜瑜都不想体验,没有同情甚至还调侃:
哈哈哈……那也没办法,这桔公岛上就这么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个个角落都是你的课堂。孩子们在天宽地阔的大自然里上课,可不就容易分心么。
背负“教育知识”这项重任在身上,抱着于军蕊的朱雪宜,嘟着一张俏脸怒了:
你要是再幸灾乐祸,下一周的课就由你去教他们。
立即收敛起笑容的付矜瑜,求饶道:
别别别!
饶了我吧,偶尔客串一把还能对付,真要成天的教他们功课,只怕我这优雅的女神形象,会在孩子们面前破功的。
朱雪宜:你呀,外表看着优雅,实则最调皮了。
付矜瑜乐呵呵的恭维道:咱们有分工的嘛,我给大家做好吃的,朱老师您辛苦了,一会儿您多吃点。
朱雪宜抱着孩子叉着腰还不忘摆上傲娇:这还差不多。
……
几天后,当付矜瑜将给孩子们缝制的新衣裳拿出来时,一串孩子们原地炸了。孩子就没有不喜欢新衣裳的。
到了晚上,于大舟和靳二芬在海上交完海货,撑船摸黑回到石屋,洗去疲惫、又吃到了丰盛的晚餐。
之后,于大舟点燃火把照亮屋外一方天地,孩子们纷纷换上新衣裳,聚到石屋门口蹦蹦跳跳的又扭动起来。
孩子们给自己打着拍子,嘴巴里发出:咚咚恰恰……咚咚恰恰……的声音。
最喜人的要数程军芯、韩益昀和于军蕾身上的迷你版比基尼装扮,尤其是快三岁的程军芯还有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