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明末枭臣> 第一卷 初出茅庐 第227章 吴桥一兵变(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初出茅庐 第227章 吴桥一兵变(一)(1 / 2)

舟山金塘岛,毛钰站在两百特战队员前面,看着自己四年来精心栽培的队伍。四年来当初最先跟随他的辽东精兵和杭州本地招募的战兵经过艰苦的训练,多次参加海战、陆战,最后又集中在金塘岛训练,总共已经有五百人让毛钰基本满意。成为了这个时代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其余同期的精兵已经逐渐成长为各个支队的军士长或者中低层军官,升为了整个舟山的绝对骨干。这五百人是同期中更加优秀的人,毛钰自然要派上更大的用场。

然而今天这两百人不是派遣到北港去,也不是热兰遮或者辽东,而是准备前往登莱。他们的身份将会是某个江南大商人的伙计,任务则是摸清楚东虏在登莱新军中的渗透,并且保护登莱巡抚孙元化。

而这群人的领头人居然是毛钰的亲表哥文骁。足可见毛钰对这支队伍的重视和对这次任务的看重!

所有人一开始听到第一个任务的时候都觉得应该是颜永林派人去,但是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孙元化是徐阁老的得意弟子,自家老大是徐阁老的得意孙女婿。

孙元化在登莱训练新军,铸造大炮,将登莱打造成为防御东虏从海上袭击南京的要塞,如果东虏想从登莱突破,孙元化的安危确实是重点。毛钰如此花费心思将仅仅只有五百人的特战营的两百人派往登莱也能理解了。

众人不知道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毛钰的心越来越沉重,因为目前为止历史的惯性基本上让他的努力化为乌有。东江在陈继盛手里也在逐渐萎缩。东虏几次打击之下差点连铁山和镇江都丢了,几次都是毛钰派遣在皮岛的舰队火炮支持下才勉强让东虏退兵。

毛钰有心支持一把东江,将防线往北推移一些,但必须平安度过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的那一次兵变,如果吴桥兵变还是会发生的话。

历史上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辽东,借机处死毛文龙,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统辖。孔有德认为毛文龙“无罪横受屠酷“,感到非常寒心,终日闷闷不乐,于是投奔了孙元化,随孙元化去了登莱。

崇祯四年八月,黄台吉率后金兵攻大凌河城,祖大寿受困城内。十月,孙元化派孔有德从海上支援大凌河,因在三岔河(辽河口)遭飓风而还。随后兵部又令其从陆路进军,孙元化率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人素不和,沿途闭门罢*市,士兵苦不堪言。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当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风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在大户王象春家吃东西不给钱,其子向孔有德控诉,孔有德对违纪士兵施以贯耳游营之刑,于是士兵大哗,焚烧王家庄园。翌日,李九成说服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回军登州,在耿仲明的内应下破城,自号都元帅,孙元化忠于朝廷不愿称王,孔有德放他逃离登州。

再后来几人一起不但将登莱祸害干净,甚至连东江的许多将领都跟着投靠了东虏。

现在毛文龙手下最骁勇善战的孔有德和足智多谋的耿仲明被毛钰死死地按在舟山,但是也许是历史跟毛钰开了个玩笑,没有穿越的历史上孔有德是主动跟着孙元化去登莱的,想在那好好里发展,也很敬重孙元化。现在毛钰将孔有德和耿仲明拐带到了舟山,而且一直按在身边一直没有外放。朝廷却调遣毛承作和沈士奎去登莱,并且都委以重任。沈士奎为登州副将,毛承作为等莱新军参将。

比起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两位要年长一些更加奸猾,更加毫无底线。能够在东江坐视袁崇焕整饬毛文龙,足可见二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有多么自私。所以毛钰确实很担心,在半年前就让颜永林派遣大量情报人员前往东江和登莱。同时海军驻东江的代表毛永顺的船只已经增加到10艘,并且要求俘虏荷兰人的四艘战船修理好后也立即赶赴东江,毛钰还是不放心以巡航熟悉水文和交流的名义让达代应的那霸支队四艘战舰前往皮岛。

毛钰的这一些列安排,在海军衙门以及东江看来这是为了加强控制东江。陈继盛也是心知肚明,如果没有毛钰东江早就名存实亡,如今能够勉强维持大部分是依靠出售木材和皮货给毛钰,毛钰将粮食平价给东江。大部分东江将领对毛文龙是心存感激和敬畏的,如今毛文龙的亲儿子要插手东江,并没有太多人抗拒。如果不是毛永顺的驻点无论是战兵还是民夫都不允许现有的东江将士参加,估计东江军都要跑到毛永顺那里去了。

一年多以来,毛永顺的驻点从东江拐走了将近一万多百姓到舟山种地。驻地防守的战兵也从一个营扩大到了三个营。毛钰的新命令是再扩编三个营,在明年二月之前完成集训。为此毛钰还将自己的表哥文勇派遣到了皮岛做毛永顺的副手。

这在其他支队就等于毛永顺已经到了中校军衔和支队长身份。因为毛钰的其他几个表哥、堂兄弟或者小舅子、大舅哥现在基本上是在给首领做副手。

有文勇在东江这些将士就不会却新锐武器。四艘荷兰战船即将到来就是最好的信号。等到这批新兵集训完成,虽然从人数上还是不到东江三万将士的是十分之一,但是真正战力上估计会让陈继盛的嫩都觉得意外。

事实再一次提高了毛钰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因为这位老大算得上是先知先觉,而后果断作出应对。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