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隅中,在长安京都码头,只见岸上一顶又一顶的轿子,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引得百姓们议论纷纷。这边问:“这是谁家的,这么大的阵仗?”那边答:“是荣国府的,我方才认出了他家小厮来。这阵仗,不愧是高门大户!只可恨我没这造化托生在他家,享不了这泼天的荣华富贵。”一时间,众人听了这话,都来凑个趣,岸边笑声不断。
此时,有几艘船正在靠岸,有那眼尖的小厮瞧见了,喊道:“林姑娘的船到了!”在一旁歇息的轿夫们连忙站了起来,或是站在轿子旁,或是站在马车旁。坐在轿子里的婆子们听见了,连忙出了轿子来至码头边。
当船停稳后,还不等婆子上去请,就见雪雁从船上走了下来,后头还有四个极为标致的丫鬟,随后是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最后见紫鹃搀扶着黛玉下了船,身旁另跟着一个嬷嬷。
为首的婆子见了黛玉,忙上前笑着福身道:“可算是把姑娘等来了。二奶奶一大早就打发我们来了,生怕误了姑娘的船。请姑娘上轿。”话毕,便引着黛玉到了头一顶轿子,早有婆子上前去打起了轿帘子,紫鹃扶着黛玉上了轿。待黛玉坐稳后,婆子放下了轿帘子。众人也都各自上了轿。轿夫们抬起了轿子往荣国府去了。黛玉从纱窗往外瞧了一瞧,见贾雨村身边的小厮正吆喝着荣国府的小厮们将自己的行李搬上马车。
过了许久,黛玉坐在轿中,察觉轿子停下后又被抬了起来,便知已经进了二门了。果然没一会的功夫,轿子又停下了。紫鹃打起了轿帘子,道:“姑娘,到了。”说毕,扶着黛玉下了轿子。另一边,雪雁拿出了一个荷包塞给了为首的婆子:“妈妈们辛苦了,这是我们姑娘的一点子心意,请妈妈们吃茶。”那婆子拿着荷包,有点分量,喜得嘴都合不拢了,忙笑道:“不辛苦不辛苦,多谢林姑娘打赏。”
众人簇拥着黛玉进了垂花门,顺着抄手游廊,过了穿堂,来至贾母院中的三间厅。早有丫鬟等候在这了,见了黛玉,便都笑迎上来,说:“姑娘可算来了,老太太一直念着姑娘呢。”
众人来至厅后的正房大院,门两边的丫鬟见了,掀起了门帘子,又朝里头喊道:“林姑娘来了。”
这边黛玉才踏入房内,就进鸳鸯和琥珀已经搀扶着贾母往门口来。贾母见了黛玉,拉着黛玉的手,热泪盈眶,哽咽道:“我的心肝啊,我的肉啊。”一把搂住黛玉后便大哭了起来。一时间,祖孙二人抱头痛哭。鸳鸯、琥珀、紫鹃等丫鬟忙上前劝慰。鸳鸯说道:“老太太,林姑娘身子才大好,就陪着您站在这风口里哭,过会子该难受了。”
贾母听了,拿了手帕子擦了擦眼泪,道:“是了,得亏你提醒我。”说罢,便携着黛玉的手坐上头去了,同鸳鸯说道:“叫了姑娘们和宝玉来,再打发小丫头去瞧瞧你大太太、二太太、薛姨太太、大奶奶、凤丫头得不得空,一起叫了来,大家热闹热闹。另外告诉厨房去,做一桌席面来。”
没过一会儿,除了宝玉外,都来至贾母房中。黛玉同薛姨妈以及舅母、嫂子、姐妹们见了礼。贾母笑道:“你们姊妹也有半年没见了,进里屋好好说说话吧。”又问道:“宝玉怎么还没来?”王夫人忙说道:“北静王府一大早就来人叫他了,这会子还没回来呢。”贾母道:“既是王爷叫他,倒也罢了。”
这时,贾母才瞧见黛玉带来的人里头有四个眼生的丫鬟,倒是那个嬷嬷,有些眼熟,便问道:“这位嬷嬷好似在哪见过,眼熟的紧。”那嬷嬷笑着上来见礼:“没想到老太君还能记得我。上次见时还是好些年前在宫里,老太君带着府上的大姑娘来给已故端慧皇贵太妃贺寿。”贾母听她这么一说,想起来了:“你是皇贵太妃身边的孔嬷嬷吧。”孔嬷嬷笑道:“老太君真是好记性。”贾母道:“我还记得,端惠皇贵太妃薨逝,我入朝随祭。听人说你得了皇贵太妃的恩典,提早放出宫去了。”孔嬷嬷道:“正是。那年我写信告知家中后,父母便为我看准了一门亲事。他是一个教书先生,虽说贫穷了些,然性子温和,是个过日子的人。前几年他病了,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去岁还是没了。家中父母在我嫁人后没几年,也相继的去了,家中嫂子又是个不容人的。可巧今年七月初,林大人登门请我来给姑娘做教养嬷嬷,我就应下了。”
贾母随着年纪大了,越发的听不得这些可怜事。
凤姐见贾母一言不发,心中明白,笑道:“好在苦尽甘来了。到了我们家,老太太、太太都是慈善人,必不会亏待了你去的。”又看着那四个丫鬟说道:“老祖宗你瞧这四个女孩子,长得水灵灵的。要我说,到底是姑苏养人。”孔嬷嬷对那四个丫鬟说道:“拂风、落花、晴雪、星月,快来见过老太太。”四个丫鬟上前磕头道:“给老太太请安了。”孔嬷嬷向众人说道:“先前姑娘来,不过住个一年半载的,终究是要家去的,故此只带了王嬷嬷和雪雁。如今姑娘要住久了,身边的人马虎不得。我听人说,先夫人还未出阁时,身边丫鬟成群,照着先夫人的例子,给我们姑娘添了四个大丫头。其余的丫头,等到了再做打算,或是老太太添置,或是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