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你要是担心,我不上车。”
说罢,他还真后退几步,离远了些。
路灯昏暗,他出色的面容也变得模糊黯淡,长影孑立。
林知言没再坚持,转身钻进那辆空荡的豪车,关上隔音极佳的车门车窗,繁城的喧闹瞬间消失殆尽。
她定了定神,将助听器开机塞入耳道,打开APP,申请连接远程验配。
那边很快传来一道清冷果决的女音:“你好,听得到吗?”
“拾一姐?”林知言试探问。
那边明显一顿,回答:“是我。助听器还有杂音吗?”
“没有了。”
“那应该是元件松动,恢复了就不会有杂音。我现在用电脑给你实时验配,有不舒服及时沟通。”
拾一真人比网上严肃得多,一点废话也不讲,直接上手操作。
调试好,林知言的声音世界再次清晰起来,不由温声道:“辛苦、拾一姐,这么晚、还要麻烦你。”
“没事,有问题随时联系。”
拾一挂断了APP内的远程通话,林知言握着手机片刻,随即约了辆网约车。
待车辆抵达附近,她推开门下车。
见她出来,霍述挂断了电话,大步走来说:“很晚了,我送你……”
林知言早预判他的计划,屈指道了声谢,然后指向烧烤摊上没喝完的啤酒,做了个吃饭的动作。
不是没吃饭吗?快去吃。
她始终保持礼貌性的疏离,也不管霍述什么反应,向前拉开停靠的网约车车门,坐了进去。
林知言忍着没有回头。
网约车远没有霍家的豪华真皮座椅舒服,却令她安心。
……
次日下午,林知言回了深城,开始为期一月的美术展览工作。
凌妃给她寄了几款适合做掐丝珐琅画的玻璃,都按尺寸切割好了,让她自己斟酌选用。
林知言对比了几组网上购买的手工材料包,最终选种一款水波纹玻璃。凌妃家提供的材料都很上档次,通透缥缈的肌理感,像是冰雪初融后淌出的一汪净水。
春水映花,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做好这组画,她特意请教了苏省一位研究掐丝珐琅画的老艺术家,经过半个月的苦学,才开始正式上手制作。
素材选用的是她去年画的一幅《鹤雪》,袅袅云雾中,两只仙鹤拍打翅膀踏雪而来,引吭高歌。
画面不算复杂,但那种仙气缥缈的感觉却很难复刻,毕竟铜丝线条没有丹青笔墨那么柔软随性,稍不留神,就会让画面变得僵硬呆板。
林知言将画作分割成四个分镜,练坏了十几张玻璃,这才将相对应的四块玻璃画完成,组装成一盏紫檀嵌掐丝珐琅玻璃画的落地宫灯。
光还原丹青画面的缥缈还不够,林知言在玻璃细节上下了点功夫——只待里头的小灯泡一点亮,暖黄的光穿透玻璃,水波纹玻璃上就会隐隐浮出飘雪回转的轮廓,星星点点,映衬交颈引吭的仙鹤,仙气十足。
她与凌妃一拍脑门的创意,手忙脚乱地完工,期间各种要求差点逼得凌家玻璃厂的产品研发员撞墙,好在最后的成品相当不错。
林知言其他参展画作一经提前半个月打包寄去美术馆,唯有这盏掐丝珐琅玻璃画的宫灯来不及寄出,只能层层叠叠小心包裹好,随着她本人乘机飞往京城。
出发前一天,志愿者试点的检测报告也出来了,林知言的身体很健康,符合人工耳蜗手术的一切条件。
一般来说,成年极重度听障患者很少去做人工耳蜗手术,一是超过了移植的最佳年纪,巨额的资金也让很多家庭难以承担;二是有人觉得,成年人的听力需求远不及学语期的儿童,生活圈子固定,不需要太灵敏的听力水平。
做人工耳蜗手术对林知言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毕竟A大开发出的这款人工耳蜗轻便又微创,是各项功能最接近人耳的一款,防水性能也极佳,在志愿者群里的口碑也非常高。
她做梦都想拥有双耳听力,想像正常人一样感知声源的方向。
犹豫再三,她还是同意手术,只等飞往京城后,就正式签署手术协议书。
这一个月来日夜赶工,林知言已经很久没睡过囫囵觉了。
临行前一晚,她强撑着疲惫的身躯打包好行李,洗漱完,几乎倒头就睡。
她这一觉,直接从夜间八点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闹钟震动三轮才醒,险些错过下午两点的飞机。
匆匆忙忙起床捯饬,刷牙时顺便翻了下手机,发现微信上有条好友申请。
昵称简单明了:Nana。
林知言有些意外,点击通过,主动打招呼:【霍依娜?】
那边回复一个“左哼哼”的傲娇表情:【哼,算你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