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脸色?谁不喜欢自由贸易呢?”
夏原吉思忖片刻,说道:“海洋贸易刚起步,虽然过去三十多年,日本的贸易需求一直非常强烈,但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能做成多大规模,现在还不确定,估计的话,还是要保守一点,甚至做好这件事做不成的打算.日本跟安南不一样,大明的远征军能在安南取得胜利,将其纳入到大明的势力范围内,这是做估计的底气,可日本毕竟是个独立的国家,幕府军力也颇为强悍,大明暂时不能武力征服,就不能说非武装自由贸易区的事情谈不成,又能把对方怎么样。”
姜星火微微颔首,说道:“是这么回事,打完安南,军事战略上的重心就要放在北边,日本一时半会儿是打不了的,我们的舰队也需要两到三年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水师力量太弱了些,南宋的时候,能跨海的水师动辄船只数以万计,如今却是远远不如,仅仅从广东投送三万兵力到占城国中部,就已经耗费了全部的远洋水师运力。”
两人商讨了片刻,觉得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的事情既然还没谈下来,也没百分百的把握进行,那就不要自欺欺人凑数字了,所以数字还停留在118万两上,而朝鲜方面贸易额,由于道路等原因,规模实在不大,大明能从中抽的商税更是少得可怜,因此也忽略不计。
“松江。”
姜星火把纸拿过来,亲自写下了这三个字。
事实上,姜星火之所以有底气做210万两商税的政治承诺,就是因为松江恐怖的利润。
这210万两,大头还是在松江上面,仓库里现在通过水力大纺车和密集劳作,生产出来的布可谓是堆积如山,只要这些能卖出去,不仅户部垫付的建场、人工、原材料费用统统都能回本,而且这是皇室借由户部资金投资的工场区,利润扣除掉成本和扩大再生产所需后,是可以直接都算入商税的,跟化肥、玻璃这种专营的特殊商品,性质是一样的。
不管是日本还是朝鲜、安南,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基本都是成本价0.17-0.2两银子/匹,售价是0.3两银子/匹。
大明现在的家庭纺织品成本价0.13-0.14两银子/匹,售价是0.15-0.16两银子/匹。
而手工工场通过水力大纺车和集中劳作生产出的纺织品,成本价是0.09-0.1两银子/匹。
即便为了保护国内的家庭手工纺织业,维持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暂时不被撼动,只往国外倾销商品,手工工场出产的松江,依然可以打价格战,把国外纺织品的价格倾销到0.15-0.16两银子/匹来竞争,也就是说把国外的纺织品价格拉到跟大明国内一个水平,同时让国外的纺织业无利可图。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算上运输和仓储费用,在零税率或低税率的通商条件下,每一匹出口的松江,都能赚到0.05两银子的利润。
利润率高达50%。
这无疑是一门好生意。
而且松江的贸易还有两个优势,
为啥叫“反向倾销”?
因为的原产地就是天竺和阿拉伯,在传入华夏之前,华夏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没有可以织布的,唐朝时期,据说有传入,但并未引起重视,而在铁血大宋以前,华夏只有“绵”字,没有“”字。
即便如此,大量传入中原,也是在宋元时期了,“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事实上,正是蒙古人的世界大征服,才促成了这种广泛的、跨地域的资源交换。
而正是在这种变化到来以后,华夏、朝鲜、日本、安南、占城才开始大力发展纺织业。
大明从洪武年间开始,走进平常百姓家,让百姓终于获得了一种平价保暖物,不用像先人们那样穿着缊袍在冬天瑟瑟发抖了,所谓“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便是如此。
一般而言,仅松江府一地,纺织品在明代中叶(嘉隆万时期)年产量大约1500万匹,外销1300万匹,官府税收150万匹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纺织品的年产量则高达一亿匹。
所以只要打通到天竺的商路,天竺与阿拉伯的贸易是一体化的,也就能够间接卖到阿拉伯了,即便不跟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比,就比对一百多年后的大明,现在手工工场通过水力大纺车形成的产能和对外销路,是基本一致的吧?
因此,一年外销1000万匹纺织品,每匹利润0.05两银子,总利润50万两白银,这个估计是极为保守且可靠的。
事实上,即便纯利润达到70-80万两白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物美价廉就是最大的杀招,这个时代可没什么贸易保护的意识,更别提关税壁垒了。
“松江按50万两算,那就还剩68万两的缺口。”
以最保守的估计,不算日本那头的非武装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收益,也不算松江可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