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冯知青你可来了,我正要找你问问呢。”
“你们这些知青是不是对我们大队有什么不满啊,要是有的话你尽管提出来,让我大伯给你们解决,实在不行也可以和别的大队商量商量,让两个队的知青窜换窜换,我大伯指定同意。”
“实在不行不还有我呢吗,我一提,我大伯一准同意。”
李和平还是吊儿郎当的样子,笑的痞气,一副开完笑的样子,用打趣的语气和冯衡说道。
这话他能当玩笑打趣,在场的几个知青却不敢当做没听见,彼此相互看了看,又齐齐看向了身为知青队长的冯衡。
要知道知青们并不是互相不联系的,平日里一到闲暇时各个大队的知青们就会搞串联活动。
一是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革命友情;二就是彼此帮扶,抱团取暖,让当地人明白他们也不是轻易就能欺负的。
冯衡是知青队长,也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平时也经常带着队里的知青参加这类活动,所以很清楚各个大队的知青情况,也明白各个大队对知青们的态度。
除了隔壁的第五生产队和他们所在的第三生产队,其他生产队对于知青们的态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他去串联讲述在队里的生活时,经常会有知青用羡慕语气悄悄和他说,想找机会和他们队的人换换。
相比其他队里的情况,少了许多糟心事的第三生产队简直是天堂。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队里的大队长,也就是李和平的大伯。
要搁别人和他这么说,那他一定相信李大伯的为人。
但说这话的人是李和平,李大队长最喜欢的侄子。
李队长平日里是怎么对他的众人也都看在眼里,那简直是比亲儿子还亲,溺爱的没边儿了。
他要是在李大伯面前说些什么,李大伯没准还真信。就算不信,根据他们以前的经验,过几天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李大队长也会想着法的把李和平求他的事给办好了。
而知青们窜换下所在的生产大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常就有一些知青因为各种原因受不了或在所处的生产大队呆不下去了,和其他也有意交换的知青互换所处的生产大队的,只要知青本人和两方队长同意就没什么问题。
如果真得罪了李和平,那到时候他们可能就真得卷铺盖走人咯。
理清思路,又向俩个惹事的小知青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两个知青听到李和平要撵他们走人时早就吓白了脸,知道自己给大伙惹了祸了,自然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把事情和冯衡说了。
冯衡听了两人的讲述后,明白道理还真不在自己这边,而且也不能真把李大队长给得罪了。
他们早已不是刚刚下乡那会闹腾的,狠不得把天给掀翻的热血青年了,这么多年在农村吃过亏、打过架,也见过不少脏的臭的。
更见过有些大队的人专门欺负他们这些无依无靠知青,其中一下作的手段他们想起都觉得恶心。
克扣工分、 安排重体力劳动,这些还是好的,有些偏远地区的故意欺负这些外地来的知青。
他们在最南边垦荒队当知青时曾到过那些地方,看哪个知青不顺眼大半夜的就把人从宿舍里拉出来揍一顿更是常有的事,听说还闹出了人命,最后却也就不了了之了。
人命?
不值钱。
总之乱的很。
他们几个知青全是京城来的,家里有权,消息灵通,从家里来信得知上边要展开知识青年全面下乡活动了,就赶忙给家里去信,找关系转到生活好一点、离家近些的地方去。
这不几人就来到了下溪村。
刚来这时也不是没有痞子无赖看着他们人生地不熟是,想要欺负欺负人,得些好处。
外村也有不少年少不知事的知青被那些癞子赖上的,少不得破财消灾或人财俩失。
而他们之所以能在下溪村安稳的呆着全赖了下溪村有了一位好队长。
队长人还行,比较明理,最主要的是不欺生,也不许村里人欺生。在他的庇护下,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气吹不进来,他们几个刚来的知青这才在此安定下来。
他们几个是六二年看了当时《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关于几批最先上山下乡的知青的宣传,怀着满腔热血血,领着每天三分钱的菜金去到的垦荒队。
如今已经五、六年过去了,当年那些热血早已耗尽,现在只希望知识青年全面下乡后,新来的知青能把他们这些老知青换下来,让他们早点回城。
来下溪村已经将近两年了,他们一直努力和村长还有村民们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队里的村民对他们也还算友好。
几年来除了丰田公社第三生产队,也就是现在的下溪村,因为头一次来了过多的知青,没有怎么安排知青过来,其他生产队都陆陆续续也来了不少知青。
细说下来,他们这伙最早来知青算是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