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有两口井,一口在村东头,一口在村西头。
温攸家处在清水村的西北角,打水当然去村西头的那口井。
温怀瑾外面穿着旧棉袄旧裤子,这是早上拜完年之后就换上的。肩上挑着两个空木桶,不紧不慢的往水井那里走。
路上遇到村里人了,人家不跟温怀瑾打招呼,温怀瑾就也不吭声。
又不是平时处的好的,甚至以前还有些仇,人家发达了,还是别去招惹的好。这是村里一部分人的想法。
到了水井旁边,就看到那里有四个人。一个人正在打水,还有三个人在旁边等着,旁边放着他们各自的扁担和水桶。
等着打水的三个人中,有一个男的叫刘强。刘强比温怀瑾早一会儿来到水井旁边,他来到这里之后,就蹲下身把扁担从肩上移开,放到两个水桶上。然后跟前边的仨人打了个招呼,就揣着双手、跺着脚看先来的人打水。
正低头跺脚呢,便听见又有人来了,于是刘强就转身看看是谁,顺便打声招呼。
一看,他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的温怀瑾,脑子里立马冒出“秀才”两个字。
接着,他就想起了媳妇几乎天天跟他念叨的话,“……要是你娘当初没有说摆人家温秀才,还和人家温秀才干架,咱家大壮和二壮就有脸去温秀才那儿读书了。
你仔细想想,离家近、束脩还不高、还是秀才教书,多好的事儿。以后就算考不了秀才,光会识字儿写字儿,也能有个好前程。我可听我嫂子说了,她弟媳妇的大哥就在成县里面的一个粮食铺子里打杂,说那里的很多店里都喜欢招认识字、会算数的人,比那些不认字的人工钱高一两倍呢!唉~~多好的事儿,都被你娘给糟践了!”
刘强记得,在温怀瑾考上秀才传到村里那天,村里有一些人家去温怀瑾家里送贺礼,他也去看热闹了。那天,温怀瑾当着全村人的面儿说:以前他和大家之间不愉快的事儿都勾销了,他决定办个私塾,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孩子都能去他那里读书,束脩每年六两银子……
虽然吧,两家以前关系是很差,还记得自己十来岁的时候,和村里村外的一帮子伙伴儿,经常往怀瑾家扔土疙瘩、棍子,还有……还有娘和温秀才干过架,但是——那都五六年了。
虽然吧,让儿子去温怀瑾那里读书,确实挺没脸。但是,想一想,跟儿子的前程比,脸算什么!儿子的前程才重要。
就说这都五年了,不管什么也该淡了,说说好话,送送礼,肯定行。谁会跟钱过不去!
想到这儿,又想了些别的,刘强就揣着手迈步去温怀瑾旁边。
这时候,原先在井边打水的人已经打好了水,现在打水的是第二个人。
走到温怀瑾身边,刘强清清嗓子,笑着开口道:“怀瑾也来挑水了?”
这话说的——温怀瑾顿住了,眨眨眼,看着刘强,咧了下嘴,“怎么?我不能挑水?”
“能挑,能挑水!瞧我这嘴笨的,不会说话!”说着用右手拍了拍嘴角。
温怀瑾不想听他说别的东拉西扯的话,抢先道:“有什么事儿?”
刘强才不直接说事儿,一定要先夸一夸,套套近乎之后再说事儿,“怀瑾可真是厉害哈,当上了秀才……”
温怀瑾不喜欢也不想听人说话,不论好话赖话,尤其说的是自己。一张本就面无表情的脸,是眼看着越来越严肃,然后出声打断刘强,“行了,停!有事儿呢,刘兄请直接说,没事儿就别说了,麻烦您闭嘴!”说完,扭头蹲了下去。
刘强住了嘴,心里有些憋的慌。人家是秀才公,不能翻脸子;想想家里的孩子,大壮的前程在人家手里,不能翻脸子。
打水的人又换了一个。
“哎,说事儿、说事儿。”刘强也蹲了下来,凑在温怀瑾右边,“就是——我家大壮,过了年他这不是九岁了嘛!我想着让他去读书识字,不跟我一样做个睁眼瞎。但是吧,咱们镇上就一个私塾,光学费,就一年八两。再算上其他的,你瞧这——唉!比家里一年的进项还多,读不起啊……”
刘强觉得自己好苦,读个书怎么这么贵!想想温怀瑾读书,十来年,卖了八亩地,天天吃的不好。咦……
读书是真贵的慌啊……
“怀瑾,你办了个私塾要教书,对吧?!”
温怀瑾点点头,“是办了一个私塾,正月二十一就开始教书。你是想让大壮来我这里读书?”
“哎,对,对!秀才公就是聪明!厉害!我就是想让大壮去你那里读个书、识个字。”
“那就送他来吧。备好束脩,选个好日子,带着大壮和束脩来我这里就行了,还有拜师礼,就可以跟着我读书识字。”
不刁难人吗?就这么简单?难道束脩多收?刘强稍想了想,就赶紧开口说:“怀瑾啊,这个——束脩?”
“束脩?”温怀瑾重复了下这两个字。
刘强的心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