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听到自己的郎君喊人,白秀梅便把手按在桌子上,刚准备站起来,但还没动,就被陈氏阻止了。
“你现在双身子,能干嘛?坐着,我去开门。”
说完白秀梅,陈氏就甩着手快步走向院门,一路上边走还边说:“来了——来了——”
陈氏出了堂屋门,下了两个台阶,再往前走上八、九米,就是院门。
院门朝南,在整个院子的东南角,也就是东边两间配房的正南面。
院门是由两扇木门组成的,院门和它旁边相连的围墙一般高,都是两米多高。
院门外,一对父子随意的站着,一前一后,静默无言。
“哗啦——”抽动木棍的声音。
“吱呀——”门被陈氏向里打开,打开门,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儿子温怀瑾和儿子他爹温攸。
温怀瑾见到门后的母亲,平淡的脸上不自觉变软,还轻轻的弯起嘴角,然后用平淡无波的声音喊道:“娘。”
陈氏见到从不说废话的儿子叫自己,赶紧点头应了一声,盯着儿子的脸瞧,“诶!咋了怀瑾?”
温怀瑾见母亲如此反应,反而愣了一下,脑中转念一想就明白,自己平日常是寡言少语,很少主动和家人单纯地打招呼。也难怪娘这么个反应了。
想到这里,温怀瑾看着陈氏眨眨眼,轻缓地出声:“没事,只是想叫娘一声。”
“哦哦!”听了儿子的话,陈氏才不紧张了。
陈氏从儿子那里回过神,发现自己挡在门中间,赶紧退到门旁边,让开了门口,边退边伸手指着柴棚子:“你俩这出去一趟,满脸土,一会儿去洗洗手脸。对了——”陈氏降低音量凑到大儿子旁边,“分到多少?”
“8百多文。”温怀瑾同样低声回道。
陈氏瞪大眼睛,又惊讶的小声问道,“八百?怎么这么多?”
“村长说,有两户人家的主人高兴,多赏了些。”温怀瑾同样小声回答。
陈氏扶着院门点头,“哦,这样——”
等那父子俩进来,陈氏就用粗木棍再插上门。
过了一会儿,温攸、陈氏、温怀瑾和白秀梅围坐在堂屋的方桌边。
温攸伸手从怀里小心的掏出一个鼓鼓的灰布袋子,然后把这个袋子放在桌子上。
陈氏立即把袋子拿到自己面前,然后先是小心翼翼地解开,再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
只见,桌面上出现一个银角和一串铜钱。
陈氏伸手拿起那个银角子掂了掂,说:“有半两。”
“是半两。”温攸点头肯定。
“行。娘再数数这些铜板。怀瑾,你也数一遍。”
“好。”
十个一小堆,五个小堆放一排。最后,六排,三堆,余三个。
“三百,三十三个。”陈氏说。
“三百,三十三。一样。”陈氏刚说完,温怀瑾就报数。
“好,没错!”陈氏高兴地叹口气,一边把桌子上的钱往一块儿拢,一边说起陈年老话,“幸亏当年你们爹去干活了,不然这一年二两多银子进门的好事儿,咋能有咱。”
“唉,依咱村那些人精,明天肯定又是坐一块儿使劲儿骈,还要数落别人……”
“反正不是咱家,不管。咱家被人当傻子玩儿,当笑话看的时候,除了老枸的家和晏的家,也没人帮过咱们,还占咱家便宜,咱们干啥帮别人?”
说着说着,陈氏的脸就板了起来,想到以前的更多事儿,呼吸更重了,胸口也不停的起起伏伏。陈氏又生气了。
不仅是陈氏,屋里的另外三个人,此刻也沉默着。
“咳,”白秀梅扭头看了看另外两人,咳嗽了声,“娘,都过去了,不气了,因为那些人生气不值当。娘——你想,怀瑾今年夏天考上了秀才,儿媳现在也怀孕了,明年春天娘就抱上大孙子了,咱们家会越来越好……”
白秀梅往陈氏身旁挪了挪,又连劝带骂地说了几句。
陈氏把手上的钱袋子的口儿系上,拍了拍白秀梅的手,又对她说:“行了,我知道了。我不生气了!”
陈氏转头,看着对面的爷俩,说:“你们爷俩去洗洗手脸,饭菜我都做好了,咱们洗洗手脸就吃饭。”
说完,陈氏拿着手上的钱袋子站起来,顿了顿,对白秀梅说:“你在这儿坐着。”然后就去了东间。
婆婆是去藏钱了,白秀梅心里知道。
过了一会儿,四个人又一起坐在了刚才的位置上,围坐在方桌边。
在温攸家,因为家里人少,一家人就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没有男女分桌。
这顿下午饭,菜是荤菜,肉沫白菜,饭是粟米红薯饭,还有一人一个麦子面和着高粱面揉成的馍馍。
陈氏坐在板凳上,看着吃着这样的晚饭,一时想到了去年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