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华第一次觉醒了异能,是在高二上学期的一节语文课上。
那堂学的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左传》,被编者重新题为《病入膏肓》。
“春秋时代的晋景公得了重病,”讲台上,头发斑白的柴老师一面擦着白板,一面慢条斯理地讲解,“但朝中缺乏良医,便派使者向邻国秦国求医问药。秦国国君按照‘秦晋之好’的原则,派了自己最好的大夫去给晋景公治病。”
“秦国大夫还没渡过黄河,”老太太继续用白话文给同学们过一遍故事,“晋景公做梦梦见,自己的疾病变成了两个小人儿。其中之一担心道:‘那个秦国大夫有两把刷子,来了之后肯定会拿你我开刀,那又该往哪里逃?’
“另一个小人儿答道:‘咱们藏在膏的上面、肓的下面,医生不就束手无策了吗?’然后,晋景公就从梦中惊醒了。
“同学们看下页面下方的注释,‘膏’就是心尖脂肪、‘肓’就是心脏隔膜。‘膏肓’大抵指的是心脏与其包膜之间的空隙,可以说即便是现代医学手段也不容达到的部位。”
“秦国大夫抵达了晋廷,” 柴老师继续讲道,“对东道主简单一望,当场就给出了不良的预后:‘大王的病,已经没法治疗了。因为病灶现在位于膏肓之间。而这个部位,是药力无法达到的。所以,大王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
“同学们,”语文老师扬起了那张满是皱纹的笑颜,“假如你们去医院看病,主治医师简单检查一番之后,就表示你得了绝症,宣判了你的死刑,那么你们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气!”“愤怒!”同学们纷纷说道。
“这种情况下,愤怒是人之常情,”柴老师肯定道,“但是同学们看课文,当听到秦国医生如此的直言不讳,已经病入膏肓的晋景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其为‘良医’,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因为,”一名同学试着答道,“晋国此时屈服于秦国?”
“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柴老师回道,“但我想最关键的因素,是晋景公认可秦国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因为这跟晋景公之前的梦境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他看到了!”
一个女声在课堂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位大胆发言的女生,就是聚精会神听讲的秦小华。
“我的意思是,”秦同学继续,“既然秦国医生的诊断完全吻合晋景公的梦境,那么我在想,这是不是因为秦国医生其实能够看到两个藏在膏肓之间的病魔小人儿?”
“非常有想象力,”柴老师笑着夸赞道,“因为《病入膏肓》这篇的上下文还记载了关于晋景公的其他灵异事件,所以秦同学的超自然解读,其实是符合文章精神的。”
课堂还在继续。但是秦小华却不禁想到几年前学过的一篇初中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
那篇说的是,神医扁鹊以十天为间隔,一共四次见到蔡桓公。
每觐见一次,前者就立即会能看出后者疾病的恶化:从“病在腠理”,这时可以用热敷等物理手段来处理;然后发展到“病在肌肤”,这时需要用针灸来治疗;然后发展到了“病在肠胃”,这时需要服下药剂来治疗。
可惜,我们的侯爷对自己的健康过于自信,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宫中远远望见了蔡桓公,但是马上就转身跑开了。因为,他眼睁睁地看到,国君的病已经恶化到了“病在骨髓”的地步了。这种情况下的病人,跟“病入膏肓”的晋景公一样,都已经无可救药了。
记得在初三的语文课堂上,当老师把《扁鹊见蔡桓公》的大意梳理了一遍,秦小华就在心里想:“扁鹊这个大夫怎么这么厉害?一眼就能看出疾病深入的程度!而且连续四次,判断得丝毫不差。”
“书本上的归因当然是扁鹊医术高超,”小华继续分析,“但弄不好,扁鹊大夫也有一根金手指什么的。就比如,他的眼睛具备X光功能,能随时随地看到人体内的情形!”
这就是秦小华这个年纪的最大特点:“中二”,想象力无远弗界,且十分大胆。
几年过去了,秦小华从初中升到了高中,很快就要面临高考,但她依旧坚定地认为扁鹊之所以在医术上神乎其神,肯定是配备了某种金手指。
如今,在高二语文的课堂上,秦小华便重新将扁鹊的神奇和晋景公的所见联系在了一起。
“既然晋景公能在梦中看到代表疾病的两个熊孩子,”小华心想,“甚至能听到这两个‘魔童’之间的的对话,那么更早期的神医扁鹊是不是也能以这种小屁孩儿的形象看到蔡桓公体内的病魔?而且,扁鹊还看到蔡桓公身上的病魔以每隔十天就大变样的速度,从‘腠理’深入了‘肌肤’,然后又从‘肌肤’最终深入到了‘骨髓!’”
“哎!”秦小华想到这里,终于把自己给否了,“简直是异想天开!《病入膏肓》故事里面,两个小人分明就是晋景公在梦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