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全球废土:从废弃基地开始升级> 第170章 陈冠东的豆丁坦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陈冠东的豆丁坦克(2 / 3)

看到这里,陈冠东又把自己的手放在了隔壁那个明显大一号的坦克上面。

一道系统面板瞬间显现出来。

战斗全重7.4吨

车长4.38米

车宽2.07米

车高2.28米

引擎直列6缸风冷式柴油机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8/26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0千米

乘员3人

火力装备37毫米Type98L/37;2x7.7毫米Type97MG

弹药37毫米:119发;7.7毫米:2940发

装甲6-12毫米

爬坡度30-40度

通过垂直墙高0.60米

越壕宽2.00米

涉水深1.00米

95式轻型坦克,由重工于1934年生产,是轻战车中品质、性能最好的一款。

九五式轻战车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并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可以快速攻下敌人的据点。

95式轻型坦克的自重为6.7吨,战斗全重7.4吨,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车长4.3米,车宽2.07米,车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

由于和九四式坦克很像,也被叫做大豆丁坦克。

不过,95式轻型坦克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

在89式轻战车的基础上加厚了装甲,战斗全重增加到11.5吨,便制成了89式中战车(中型坦克),成为“第一种国产战车”。

1932年,研制出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

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1挺13毫米重机枪,火力较弱,而89式中战车的机动性又较差。

于是,军方想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战车的火力的轻型坦克。

随后,在一次战争当中,军方更意识到,要尽快研制出一种“步兵战斗用轻战车”,以代替性能已显落后的89式轻战车,这就是95式轻战车的发端。

重工公司先期制成了A、B两种制式样车。随后,又综合它们的优点制成了正式样车。

随后依托骑兵学校和步兵学校,进行了射击试验和700千米的行驶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

但战斗全重超过了预定的6.5吨,达到了7.5吨,最大速度也未达到指标。

经过减轻重量的修改设计后,制成了第二轮样车,试验时,最大速度曾达到了46千米/小时的较高速度,满足了军方的要求。

又经过局部修改后,定名为95式轻战车(轻型坦克)。

在总体布置上,95式轻型坦克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如:总体上的“小巧玲珑”、整车的高度较高、炮塔位置偏左、车体侧面“鼓大包”、“歪把机枪”等。这些特点,从侧面和顶部的照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者ps:之后我会放图片)

无疑,这些都是总体布置上的需要。

从顶视照片中可以看出,炮塔位置偏左和车体侧面“鼓大包”,是紧密相联系的。

由于动力-传动装置的位置偏右,而传动轴又通过战斗室,致使整车的高度增加;而为了不使整车的高度过分增加,又不得不使炮塔的位置偏左布置。

由于车体的宽度不足2米,变速箱在车体前部,动力舱在后部,中部的战斗室要布置下3名乘员、炮塔、火炮和弹药等,显得十分拥挤,不得已,只好将战斗室的两侧鼓出一个弧形大包。

至于“歪把机枪”,也是同一个道理。

将95式轻型坦克定位为“支援步兵用战车”,这样,在主炮面向前方的同时,也要有向后的火力。

但是,炮塔的轮廓很小,不可能在正后方布置一挺机枪及机枪手的位置,只好将机枪侧向一个角度,成为“歪把机枪”。

看来这些奇特的布置,还是很有名堂的。

战车上的动力装置在当时有过一场大辩论。

一种意见认为,应当采用通用的汽油机;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大胆地采用柴油机。

后者的意见认为,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柴油。

更重要的是,战车上用柴油不易引起火灾。

辩论的结果,后者占得了上风。

柴油机派还认为,战车上的柴油机应该是风冷式的,以避免水冷式的保养麻烦、冬季易结冰等弊端。无疑,这一认识还是很前卫的。

战车柴油机的试制工作由重工公司实施。

1这是一种直列6缸风冷式柴油机,缸径130毫米,活塞行程180毫米,最大功率达135马力,后调至120马力。

它和89乙中战车上用的是同一种柴油机。

动力装置布置在车体后部右侧的动力舱内,因主动轮前置,所以发动机的动力要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

发动机的排气管在车体外部右后方,接有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利于侦察行动。

主油箱容量为100升,副油箱容量为30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