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带着姜勇来到了乡冷冻加工厂。
自从沿海开始建养殖圈,海边这一带的各乡各镇都开始投资建冷冻加工厂。
尖山乡也跟着建了一个冷藏面积在三千立方米的小型冷库。
但是海边的养殖圈今年才建好,里面要有虾那也是明后年的事情。
但是冷库建好了总不能闲着吧!
就从海边的渔船上收了一些鱼。
什么鲅鱼梭鱼黄鱼带鱼都有。
江宇是来看看这鱼怎么样,别弄的像河里的柳根子一样大可完蛋了。
本来这都是采购部门的事情,但是年根下采购部门也不知都忙什么去了,找不到人了。
再往他怕时间来不及,也正好闲的闹心, 就亲自出马了。
冷库负责人面带微笑地带着江宇看样品。
“这是五斤的带鱼坨,八块钱一坨。”
“这一坨带冰有多少斤?”
“七斤多吧!”
“里边儿的鱼个头多大?”鱼自然是越大越值钱。
带鱼是八两以上值钱,八两以下不值钱。
“半斤到六两吧!”
这个分量的带鱼夏天收的时候不会超过七毛,卖八块钱一坨,一坨鱼能挣四块多。
这个利润也不低了,虽然冷冻半年电费人工也不少, 但都去掉一坨鱼赚个两三块还是没有问题的。
江宇在纸上写上带鱼的名字。
“这小鲅鱼呢?”
“这个二斤头以上的是十三块钱一坨, 也是净!”
也就是说这个头大的鲅鱼坨里面就冻了两条鱼。
“二斤头以下的呢?”
“二斤以下的是八块钱一坨。”
“每个品种的鱼你们冷库有多少坨?我们企业可是有三千多工人,少了根本就不够分。”
“量应该是够的。”冷库经理乐的够呛,威来采购这一下子,估计就清库了。
江宇在本子上记下了四样鱼。
带鱼鲅鱼刀鱼墨鱼。
四样鱼,一个员工一样一坨。
既然要发东西了,当然不能全发鱼,还得发点别的东西。
下一步江宇就来到了乡粮库。
八十年代的时候,各乡各镇还是有粮库存在的,但也坚持不了几年了。
进入九十年代,这些小粮库也就慢慢的都取消了。
那时候到粮库去买豆油是要自己带着家伙的。
江宇就和粮库卖油的商量。
“你们这豆油多少钱一斤?”
“一块二!”
“你们能不能把豆油装成五斤装的?”
负责卖豆油的家伙一翻白眼:“咋装?”
“供销社不是有卖五斤装塑料壶的吗?你买一些回来装上,到时候莲湖带油不一起就卖了吗?”
粮库负责人眼珠子卡巴卡巴的,好像在品江宇这话的意思。
“能有人买吗?”
“你把油装好,我买!”
“为了你买那一壶两壶的,我费...”
“我要买三千三百壶!”
对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江宇这句话给噎了回去,噎的都翻白眼儿了。
“你要买多少?”
“三千三百壶,你这豆油一块二, 一个壶一块五, 一壶五斤豆油加一个塑料壶七块五对吧?”
“对!”
“我给你八块钱一壶,你不但在油上赚钱了, 在这塑料壶上你还赚了五毛,三千三百个塑料壶,你是不是白捡了小两千元?”
“你干什么要买这么多壶油?”
“这不过年了吗,给员工发呀,我企业里的员工三千三百人,一人发一壶得不得这么多?”
这回卖豆油的负责人知道江宇是谁了。
“你凤窝堡的江老板?”
“我是不是姜老板这不重要,你就告诉我,你干不干吧?”
“干干!当然干了。”
“姜勇!给这位卖油的下五千块钱的订金钱,让他给咱们打个条,别到时候他赖账。”
“江老板!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要啊?你要是明天就要,我可装不出来。”
“你腊月二十三之前给我装出来就行,我腊月二十四派车过来拉。”
卖油的放心了,这还有二十多天,时间足够用了。
和卖油的扯完,江宇又来到买米卖面的。
粮库挺有意思的,卖油和卖米卖面竟然还不在一起。
“我要买三万三千斤大米,但是我要十斤一包的, 还有三万三千斤面粉,也要十斤一包的。”
卖粮的非常干脆:“大米和面粉都有, 但是十斤一包的整不了。”
“为什么整不了?”
“没有,能装十斤里面的袋子。”
“去想办法呀?我这可是六万六千斤的买卖,你一个没有袋子,这买卖儿就黄了,就你这做买卖的驴年能挣着钱呀。”
“做袋子不得花钱吗?”
“你是死人呀!你不会把袋子钱加进去?你这脑袋里边儿全是水吗?”
对方挠头。
“这买卖还可以这么做吗?”
“那怎么做?难道你让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