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基之前也参加了洪承畴救锦州的战役,但在与清兵二次大战时,因兵少而惧退,战后被洪承畴解除辽东分练总兵一职,由王廷臣代替,洪让他守宁远,刘也挺高兴的,必竟不用上战场。
刘肇基带兵守在宁远,昨晚就知道了明军大败的消息。
今天徐敷奏他们的兵马是第一批回来的。
当听到十三万大军全军溃败,死伤无数时,刘肇基的脸都变白了,眼珠子立刻转了起来,若不是看到徐敷奏的兵马还算精锐,又带了大量的建奴首级,估计姓刘的能直接跑回山海关。
宁远这边囤集了十三万大军前期准备的大量粮草,徐敷奏也不客气,开口要拿十天的粮准备回蓟镇。
刘肇基说不准,说是要等洪承畴回来再说,或者要朝廷有令才行。
徐敷奏冷笑,现在宁远城他的兵马最多,又最精锐,刘肇基看到一队兵甲围过来,顿时不敢哼声。
曹变蛟他们也纷纷吵着要粮,刘肇基没办法,只能分了点粮给他们。
此时曹变蛟已经决定,跟着徐敷奏回关内,朝廷没下旨之前,那也不去,带兵就在蓟镇范围内,徐敷奏同意把抚宁县给他囤守,那边囤田也尽归他。
这下曹变蛟等于有了地盘和囤田,当然那也不愿意去了。
抚宁与永平,乐亭成三角,永平和乐亭都是丁毅的兵马驻守,曹变蛟等于投靠了丁毅。
当天晚上,昌平总兵唐通在他们之后第一个逃回来,随他回来的还有四千兵马。
这家伙跑的够快啊,带出去六千,跑回来四千。
但这家伙更是离普,和徐敷奏一样,进城抢了一批粮,第二天一大早,直接往山海关逃了,然后出关,回到自己驻地昌平和密云一带。
徐敷奏在当天上午也准备走,何大平找到他,和他低语几句,徐敷奏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上午大概八时许,又有一波败兵退到宁远。
原来是白广恩回来,这家伙带回来两千多人。
段峮跟着他驻守宁远,也没敢走。
到上午十时许,又是一大波败兵回来,吴三桂和王朴也逃回来了。
前面说过吴三桂和王朴在逃亡中,被清兵堵了两次,但两人为了活命也都拼了,加上兵马较多,终于打了出来。
此战后,吴三桂带回七千兵马,王朴带回五千,这两人不亏是逃跑名将,带回来的兵马最多。
这样除了被困在松山的洪承畴,祖大乐,王廷臣八千兵马,其余外面的明军基本全军覆没,后继零星逃来回小波小波的,也是少数。
此战过后,大明十三万精锐,最后回来徐敷奏五千多(加一千多新收的),曹变蛟一千多、唐通四千,白广恩两千,吴三桂七千,王朴五千,共计两万五左右。
加上后继零星回来的,十三万兵马回来不到三万。
十万大军一战而没。
而清兵那边,此战一共死伤一万不到,但和徐敷奏兵马大战,就损失了六千以上,且他们和丁毅的兵马打过多次,每次都是九死一生。
只要在战场受伤不能离场,必被丁毅兵马杀死。
所以满清后来也知道,但凡和丁毅打仗,不要统计伤员了,基本都是战死为主。
丁毅那畜牲,没有人性的。
另外在松锦之战结束后,清兵总共缴获明军大小火炮三千多门,大部份都能用,获获马一万两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六百件。
明军再次当了一次运输大队长。
丁毅好不容易让袁贵劝说皇太极造铳不造炮,明军到好,一波送了三千多门炮给清兵。
清兵十年不造炮都可以了。
松锦之败让大明精锐尽失,还把清兵养的更肥。
而吴三桂和王朴逃回宁远时。
在城下好一会没有被放进去。
王朴和吴三桂都在下面大骂。
约过了会,守将有露头,对着下面大声道:“总兵有令,为防败军冲城,请排四排,有序进城。”
下面又是一阵破口大骂,但骂归骂,众将也没办法,只能按要求来。
很快,明军排成四列,城门这才打开,明军们慌不择路,乱哄哄的往里冲。
王朴率先进城,进城就骂骂咧咧:“刘肇基在哪?”
“在宁远都司府。”
宁远以前也有宁远卫,还有都指挥使,整个都司都齐全,后来战况越来越差,卫所兵全成边军了,都司也名存实亡。
王朴很生气,带着上百个亲兵家丁就往都司府去,准备找刘肇基的晦气。
快接近都司府时,突然从两侧街道,哗啦啦,冲出一大波明军。
明军个个披甲执锐,全副武装,前排很多人拿了鸟铳。
王朴一看,这不是曹变蛟的人吗,但领头的好像姓赵,应该是李辅明的人,这什么鬼?
“你们干什么?想造反啊?”王朴仗着城中有他五千兵马在,语气凶的不得了。
领兵大将正是刚投靠徐敷奏的赵德敬,随行兵马有他自己的本部,还有曹变蛟的人。
“狗东西,未战先逃,连累三军,十万大军,十万兄弟,被你害死,来人,拿下。”
赵德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