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散官从二品光禄大夫,再过五年为正三品门下省门下侍郎,近日又升为门下侍中,成为朝廷重臣。光禄大夫为皇帝近臣,职掌言议,毗亮论道,献可替不,赞扬德化,权势极大,而门下侍中为三省长官之一,为仅次于中书令的左席宰相。
章令潜虽与太子理关系平平,但一向恪守君臣之道,不会将不满呈露表面,即使春闱一事又一次拉深了他与太子理的沟壑,他也不会对东宫露出一句微词,而对袁辅政却明显表现出不满和鄙视,可偏偏亲家工部尚书钱光鼎的次子钱铭右娶了袁姿。
钱氏这一门,前面说过,十年前本来只是地方小吏,曾协助章令潜开渠博得功绩,继章令潜之后任浙州刺史,后从地方官员入京为官,除了章令潜扶持,还依仗了钱铭右和袁家通婚。
更为重要的是钱氏还出了一个重要人物——现任滔关统帅钱光盛。滔关为鄣朝扼守北部的屏障,距离京城上阳只有五百里。滔关统帅的地位不比兵部尚书低,只有在品序上低一阶,论作用与兵部尚书并驾齐驱。钱光盛原是先皇第六子永王陈兆业手下的一名长史,全盛二年,永王兆业在封地瑞州叛乱,被时任梧州刺史的赵名皎以少胜多平息,被杀,除亲王爵位,皇室玉碟除名,贬为庶人。他身边很多人也被杀,唯有钱光盛还活着。他能活下去得益于赵名皎的帮助。赵名皎以为钱光盛机警睿智,艺高胆大,于是向皇帝上书,请求留他一命,待日后察用。赵名皎素有贤名,他推荐的人皇帝一般给面子,于是下旨让钱光盛任平贡节度使支使,归于黄闵韧的帐下,这是个品序不高却很重要的职位。
与遏浑那频临而居的是贡州、决州和连州,其中以平贡节度使黄闵韧最强,其次是连州与决州,鄣朝尽管在内无战事,但外部战争不断,如东北有遏浑那,南有南罗,恭州作为对外屏障就显得尤其重要。遏浑扰边少有大规模的战争,朝廷又曾被南罗国拖累很久,数年来采取的策略多半是在北部沿边集结大批兵力预防,于是贡州成为集中兵力的地方,每年朝廷粮草资耗运往此处不计其数,所以这里的官吏个个肥得流油,又因朝廷的重视,无人敢对他们表示不满。且当初选拔官吏到偏远的恭州,几乎无人愿意来,只有黄闵韧自请到恭州,此举早就封住了那些幽幽之口,更无人敢对恭州的现状置噱一词。
钱光盛到了恭州后,发现黄闵韧及其部下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只要东西遏浑那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寻找借口向朝廷要钱要兵,朝廷往往有求必应。朝廷输往恭州的钱银粮草都经过钱光盛清点入库,他深知朝廷支援的粮草大部分被黄闵韧及其部下挥霍殆尽,便将此事写在信里告诉还在当隆县司户的哥哥钱光鼎,钱光鼎又将此事告诉时任浙州刺史的章令潜。
此时漕运被提到朝廷重要议程,章令潜为求开渠之功无暇深思其中的利害。后来到京任职,曾将此事对皇帝提起,但皇帝信任黄闵韧并未重视。又过了几年,西遏浑那真来犯事,黄闵韧又借机邀功,令其部下杀死抓获的西遏浑那骑兵以证战绩,再次获得皇帝的信任,得到更大的爵位和好处。钱光盛此时才觉得获取军功非常重要,便日夜寻思如何征伐沙场。后来有几次机会得以在抗击东遏浑那时崭露头角。但他不愿与黄闵韧之流为伍,黄闵韧也从不视他为心腹,他也只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后来章令潜成为工部尚书,受钱光鼎委托,向皇帝举荐钱光盛任陇佐节度使支使,他这才得以离开恭州。但是他的离开却使得黄闵韧身边得力副将胡邀觉得非常可惜,他认为钱光盛是匹黑马,日后定有前途,便悄悄为他送行已示友好。钱光盛觉得胡邀性格虽暴躁,但与黄闵韧其他部将比起还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因此对胡邀释放的好意表示接受。后来到了陇州成为陇佐节度使张尚义的部下,还与胡邀有书信往来,两人隔得远了,反而关系更近了。
直到全盛十八年,才是钱光盛命运的转折点。西遏浑那在决州扰事,黄闵韧以西遏浑那在谷镇烧杀抢掠为由不愿到决州抗敌,其实这是黄闵韧的伎俩,他觉得攻击决州的西遏浑那骑兵,只是一股流蹿的西遏浑那游民,不值得他兴师动众,便谎称谷镇也有西遏浑那人出没,制造出一个四处受西遏浑那侵扰的局面,为日后向朝廷索取钱银做准备。此时钱光盛得章令潜举荐,被皇帝破格任命他平息西遏浑那扰乱的主帅,赴决州剿灭扰事的西遏浑那人。
钱光盛深知他能获得主帅的头衔,除了刚当上首席宰相的章令潜帮助,还有因他曾在恭州待过十几年。他觉得皇帝也许对黄闵韧在恭州的行为有所关注,才提拔他为主帅。为此他格外用心,竟然一日之内以三千兵士扫除遏浑那兵三万。此举堪称奇迹,连黄闵韧也大吃一惊。这同他的预期不一样,早知西遏浑那有三万兵力在决州生事,就立即请旨出兵,再以此为借口向朝廷索要钱银。现在这个好机会居然落到了钱光盛手里,而钱光盛曾是他的节度使支使,也不曾得自己待见过,觉得钱光盛日后会与自己为敌。便拟文上书皇帝诋毁钱光盛。谁知皇帝的心思正如钱光盛所猜想——提拔他,并在他获胜后任命为扼守京师要地滔关的副帅,都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