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
虽是初冬,殿内已经早早的摆上了火笼,四周暖洋洋一片。尤其朕是从寒风起处踏入殿门的,感觉就格外舒适。
母后穿着新制的金线红绒裙裳,正偎在榻边翻书,闻声抬头望见朕,不由微笑,“皇上来了?累不累?”
朕坐到母后身侧,接过朝云奉来的茶水抿了一口,才勉强舒气,“累倒是不累,只是事务繁杂,一时半刻处置不完。”
说着靠在母后肩上,搂住纤腰诉苦,“如今虽说有异心的臣子都铲除了,成化王和王妃也已送到江南安葬,可平衡善后,封赏功臣之事还没敲定。。。对了,今日司马懿告罪回乡,说是不愿长留朝中。”
母后并不惊诧,只侧头笑了笑,似乎早有预料般,把手里那卷书纸送到朕眼前,“皇上请看。”
朕展开书纸细读时,却见一张张,一页页,尽数罗列着各样名单。从前朝的丞相将军,文士兵帅,到后宫妃嫔及她们的娘家,无一处不兼顾周到,思虑的尽善尽美。
“张之洞,傅俊,寇洵,穆桂英,沈冉,梁聿震。。。还有。。。”母后柔声读罢长长的名单,又转而提醒道,“至于后宫,也许久没有大封了,正好该趁势晋晋位分,让嫔妃们乐一乐。”
朕见这些名单实在列的不错,似乎颇懂得一些平衡之策,就彻底撒手,靠着软枕随意勾扯母后的束腰,“爱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那皇上也得大致听听呀。”母后将名单往案边一搁,就扳着玉指数道,“豫妃的娘家虽然没有立什么大功,可按资历,总要以她为先。臣妾看,这孩子也早该做贵妃了。至于其他有功的,该各升一级。静昭仪升为静妃,柔婕妤升为昭仪,穆庶人复加为端婕妤,华贵人为华嫔。还有宁贵人,她虽不是功臣,可失去君华,心里一定不好受,就越级升为宁嫔吧。”
朕听见什么华贵人,不由奇怪问道,“怎么华贵人也升两级?”
母后莞尔一笑,“皇上忘了?她的父亲,护旗游击姚海在前线立了大功,皇上在前朝不是大赏特赏么?那在后宫也该随之高升才好。”
朕拍拍发昏的前额,失笑道,“朕确实忘了。。。原来华贵人姓姚。。。”
母后趁势提议,“说起来,皇上许久不见华贵人了,这两日若得闲,也该去看看。”
“算了,等有空再说吧。”朕一时记不起华贵人的模样,此刻也没什么兴致,就敷衍着又问道,“还有别的事么?”
母后低头略想一想,便轻轻叹息起来,“成化王自尽的消息传到了淮安王府,淮安王本就病重,哪儿还经得住失子之痛?昨夜家仆来报,说是已经驾鹤归西。淮安王妃伤心过度,还没等淮安王出殡,就也卧倒病榻了。”
“怎么?皇叔他竟。。。唉。。。”朕话至半途,又忽然想起一事,“那严祯战死的消息呢?传过去没有?”
母后微微摇头,“还没有。如今偌大的王府都靠舞阳这孩子一人撑着,光是父兄两件丧事就够她心力交瘁了,若再添上夫君。。。臣妾真怕她受不了。”
朕赞同的颔首叮嘱道,“那就尽量瞒着,能瞒多久是多久。左右严祯的尸骨尚未抵京,瞒上十天半月的,倒还无妨。”
母后稍作叹息,不禁也难受的默然。
良久无言后,朕忽然睁开半闭的双眼,低声问道,“母后,朕是不是太狠心了?”
母后伸手摸摸朕的发侧,温柔而坚决的否认,“不。不是皇上狠心,而是皇上不得不狠心。在江山社稷,苍生黎民面前,只有正确的抉择,没有狠心的决定。”
朕抓住母后的手,握在掌中摩挲,“爱妃这话倒不尽然,其实,朕也有永难舍弃的人事。”
母后忍不住追问道,“是什么?”
朕将母后的手放在心口,好让心跳一点一滴的传过去,“你。”
母后猛地一愣,继而玉容泛起浅红,“皇上。。。”
这里正两情切切间,门外忽然响起小圆子的声音,“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太华翁主求见。”
“太华翁主?”太华翁主是父皇的姐妹,再和母后相见,未免尴尬。于是母后稍作怔神后,楚楚可怜的望向朕,“皇上,臣妾还是回避的好。。。”
朕也不强求,抚抚母后的肩头,起身吩咐小圆子,“让翁主往养心殿稍侯,朕这就来。”
养心殿。
太华翁主难得脱下清修的道袍,换上齐整的玄色束金朝服,发髻上的道冠也变成凤冠,虽说面容仍然清冷,明艳的妆色好歹增了几分娇丽,活生生年轻了十岁有余。
是而朕前脚才进殿门,后脚就住了步子,啧啧赞叹的绕着她转了一圈,戏弄道,“真是百年难遇的奇事,朕看翁主的装扮,是不打算继续清心寡欲了?”
太华翁主装束变了,性子却没变,当即将眉心蹙起凌冽的弧度,妙目瞪过来时就带上了不怒自威外加咬牙切齿的气势,“小皇帝,你是不是皮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