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便是重阳,皇帝在养和殿大宴群臣使者,皇后则在明华殿与众妃嫔命妇赏花作乐,一派和乐景象。
只是颐和园不比宫中,内务府再打算安排,也稍显吃力,不能面面俱到,加上又请了白马寺五百僧人,清微观五百道士祈福,宫人们又忙乱着送菜添酒,一时人来人往,有了些空子可钻。
珍宁向来坐不住,被一群嫔妃命妇身上各色熏香绕的头昏,便自带了几个宫人出来透风,还顺了两串糖官儿出来,走不得几步便瞧见那些和尚道士,边舔糖官儿边问夏嬷嬷,“嬷嬷,嬷嬷,那些人怎么都是光头啊?上面还有小点点,真好玩。“
夏嬷嬷赶紧道,“回公主,这些都是白马寺的师傅,是出家人,出家人六根清净,需先摒弃三千烦恼丝才行。“
珍宁哼了一声,“那那些穿灰袍子的不也是出家人吗?他们怎么不剃光头啊?我看还是他们聪明,没头发多难看呀。“
夏嬷嬷无言以对,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回话,珍宁趁她不备,嘿嘿一笑,扭身就跑了出去,夏嬷嬷到底年纪大了,跟着跑了两步就喘得不行,忙一推小沛子,“快!快!快追啊!诶呦,要是出什么事儿咱们都活不成了!小祖宗哟!“见小沛子带着几个宫人排开人群追过去,可珍宁人小又鬼灵精,早没了影儿了,一群人只好愁眉苦脸地搜查起来。
这边朕正跟众臣推杯换盏,酒至微醺,却忽有内侍近身通报,“皇上,前线急报,大食来犯,成化王反了!“朕手中的酒盏一晃,薄酒微倾,又想起诸番周密布置,稍稍稳住心绪,安抚了还不知情的众大臣一番,只唤了几个重臣同去内室商议。
内室中刚刚坐定,便见内侍递上一卷战报,朕打开看过,命小圆子也递给众臣传看,穆桂英大惑不解道,“这真是奇了,不是说二王子已经控制了局面吗?怎么不先登基,反倒急急来犯?还有成化王,他的郡王做得好好的,反了有什么好处?“又问傅俊,“派去的探子可有回话?“
傅俊蹙起浓眉,“探子只知道二王子好像跟大王子达成了什么协定,至于成化王为何与大食同流合污,就不得而知了。幸而皇上圣明,边关早有布置,如今大食也是攻城不下,反倒损兵折将,等将成化王擒住再慢慢审问不迟。“
穆桂英又道,“回皇上,严祯的战报上说大食的士兵虽然攻城不利,但举止反常,似乎并未用尽全力,这其中是否有阴谋也未可知。“
卫祥拱手道,“皇上,边关既起战事,皇城也该加强防卫,以防刺客暗手才是,颐和园到底防卫不足,微臣以为还是尽快回宫为上。还有大食的使者,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要先看管起来以防不测。“
朕点点头,“卫卿家所言不错,既如此,小圆子,通知内务府,明日午后便回宫,卫祥,一路务必加强防卫。“
见二人都领旨出去,穆桂英才道,“皇上,密探来报,北胡大军异动,似要趁势打劫,一路南下,可如今能立时调动的军队都在严将军手里,一共就十万,大食的八万军队虽说未使全力,却也牵制住了大半兵力,北胡的十几万骑兵一旦南下,必定势如破竹啊,这。。。“
朕一拍桌案,“这哪里是趁火打劫,根本就是有备而来,北胡与大食看来早有共识,都想撕下一块肉来啊!“又问穆桂英,“怎的刚才卫祥在时不说?“
穆桂英神情凝重,“皇上,臣虽相信卫大人的为人,可北胡与大食此番联手来犯,倒像对我国内兵力十分清楚的样子,我国一向宣称五十万大军,可大多驻守各地重镇,一时难以调动,若非有内奸,胡人怎敢来犯?而胡人的异动恰恰在卫大人上任之后,臣不能不慎。“
傅俊也道,“卫大人是前朝皇族后裔,虽说早已归附,也不无嫌疑,既如此,臣会注意他的举动,以防突变。“
朕点点头,“记着重兵保护皇后皇子,不可有差池。“又抚了抚额头,“胡人骑兵骁勇,硬碰不是上策,需出奇兵。“说着嘶了一声。
傅俊忙道,“皇上哪里不适?“
朕摇摇头,“只是想起一本折子,江淮一带刚试着养马就起了马瘟,白费了朕许多银子,如今看来,焉知非福啊。“
穆桂英会意一笑,“皇上圣明,马瘟能以一传百,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发现就要立刻烧埋才行,若是有瘟马混进军中,管教他骑兵变步兵。“
傅俊也笑了,“那何时动手?“
朕摇摇头,“不急,朕想了想,胡人这些年壮大不少,久了难免成为心腹大患,不如就此机会斩草除根。先从严祯那儿支两万兵马应急,再悄悄从两广调五万兵马,淮南调五万兵马,只做伏兵,严祯那两万抵在胡人那儿做做样子,好引他们进来,胡人性急进,等拿下数城,自然会把大帐南迁,到时再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傅俊深以为然,“臣等会尽快商议出详尽的布兵行防呈给皇上,至于大将,臣以为两广总督沈冉可堪此任。。。“
几人又细细商议一番,朕这才出了内室,继续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