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回来。
我以为孩子是思念某位亲属,便安慰道,她有事在忙,我们把地址留在这儿,等她回来看到了,一定会去找你的。
小乐摇头,仿佛听不见我讲话,手指揪着褪色泛白的衣角,自顾自念叨,笛子姐不在,我要等等她,等等她……
看此情形,我和大姐于心不忍,只好将返程推迟一天。然而,直到翌日傍晚,那位笛子姐仍不见踪影。
小乐没等到她。
走出福利院锈迹斑斑的铁门,小乐什么都没带,只在怀里揣了一张相片。
她有了新名字,廉忻乐。也有了新身份,我们的“乐乐”。
随着年岁渐长,大姐对她坦白了妹妹的事情,以及当初收养她的原因。她安然接受,并未因此与我们产生隔阂,主动提出扫墓,主动叫小姨,时常向我打听有关妹妹的成长经历。
她最喜欢我们兄妹小时候的故事,乐乐像太阳一般温暖,我们畅快地嬉戏玩闹,互相捉弄彼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时不时斗嘴吵架,而最后服输道歉的一定是我。
每次听完,她都会找出那张古旧的相片,轻轻触摸画面里的女孩,低声说,我和笛子姐就像你和小姨,我把她当亲姐姐的。
……
福利院的事,笛子姐的事,我听她说过很多次。知道那个女孩比她年长几岁,性格温婉,不善言辞,唯独对她很关照。
她两岁就被抱进福利院,其他小朋友不喜欢她,疏远她,只有笛子姐照顾她,保护她,吃饭时会把鸡蛋和鸡腿留给她,闲暇时教她读书写字,夏天为她打蚊子,冬天给她掖被角,头疼发烧的时候,难过沮丧的时候,笛子姐总会第一时间发现,耐心地安抚她,给她一个拥抱。
笛子姐是她见过最好的人。但她还没能回报这些善意和温暖,笛子姐就走了。
被亲生父母接走了。
[我还能见到她吗?]
小乐这样问我。而我无法给出答案,只能摸摸她的头发,说些没用的心灵鸡汤。
故事听得多,照片看得勤,容貌也记得清楚。这感觉有些迷幻,好像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相识相知,但仅此而已。
我们的生活如日升月落,规矩而匆忙,每逢迎春寒中立,就是一次脱胎换骨。
小乐学习刻苦,成绩稳定,大学毕业后进入头部互联网公司,成为前端开发的程序员。我姐是高中英语老师,闲暇时间自主创业,花店生意日渐兴隆。而我年至四十,身形还算挺拔健硕——因不想被冠以“油腻猥琐的中年男人”称号,我刻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高频率健身计划,工作职位不高不低,感情方面依旧单身。
大姐担心我孤独终老,经常自作主张为我寻求相亲对象,而我早过了陷入爱河的年纪。或许是过往经历让我对婚姻失去兴趣,曾经本可以终成眷属的,但我不够细心,忽略了爱情中最关键的东西。陪伴与沟通。(为避免打扰她的生活,在此不会提及她的名字。)
我以为我们的感情足够坚定,我们足够相爱,就可以无需支撑维护,尽情消耗爱的点点滴滴。
我错了。
那年我三十四岁,和学生时代暗恋的女孩互定婚约,可领证前的两个月,我的未婚妻单方面提出分手,结束了这段爱情长跑,随工作调动搬去上海。
当时我在云南出差,消息来得太过突然,我全无思想准备,也不知道怎么挽回。
我必须去上海见她一面,哪怕是结束,也不该如此苍白。但我又隐隐害怕,心中抗拒爱人的无情,不想面对分手的真实原因,所以没有选择飞机。时间紧迫,高铁票全部售罄,乘坐的火车需在杭州中转,间隔四个小时。
也正是这段间隔,让我意外遇到一个人。
……
八月中旬的沿海平原,气候不比高原清凉舒适。
列车缓缓停靠,我背着旅行包,焦灼地望向窗外,车门打开,一股潮热侵袭毛孔,我跟随人流涌向出站扶梯。
同时停靠的还有一列G197,北京至杭州,因我的远房表妹是这组列车的乘务员,难免多看了一眼。想到北京,脑海中全是未婚妻冷漠的分手信息,我顿时感到挫败,失去爱人的伤痛占据内心,脚步变得越发沉重。
下了扶梯出站台,我低头走路,突然看见盲道上掉了张身份证,连忙捡起,背面还有半个模糊的脚印。
第一反应是环顾四周寻找失主,那天不知遇到什么出行高峰,旅客众多,人挤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我只好先出站台,想着交给工作人员。
出于好奇,我翻过身份证查看。免冠照片是一个女孩,面庞精致,气质清纯。
这一眼,按理说是头回见,我却感到异常熟悉。
盯着那张照片反复研究,细长眉,含水的眼睛,鬓边几缕碎发……大脑自动提取尘封的记忆,渐渐浮现出一个模样相似却更为青涩的少女,再看名字里有个“笛”,我心中的犹疑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