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商人,在王上继位之前就只是太子府中的一个太子傅,与丞相可谓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可王上刚一继位就将先王许诺给他的丞相给了吕不韦,他心中自然不满,因而在王上继位的这些日子里他屡屡寻吕不韦麻烦。
只是,王上毕竟是吕不韦一手扶上王位的人,华阳太后虽是对赵姬一向心存成见,对那吕不韦也一向颇有微词,可如今子楚毕
竟已是秦王,公子政又是先王看好的储君,即使华阳太后心中再怎么不满,可为了先王和秦国,她也只得选择隐忍不发,并将芈宸管束起来叫他在朝中安生一些莫要生事。
可即便华阳太后不说,并不代表其他人就能瞧上吕不韦这商人出身的人靠着王上的信任和裙带关系坐上大秦丞相位置的人。
那蒙骜将军便是其中之一。
蒙骜将军原是齐国人,父亲蒙良过世之前也一直在齐国做事,只是后来齐国险些被灭,朝上的将军不少都走得走死得死,彼时尚且在弱冠之年的蒙骜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前程寻个退路。在齐闵王死后,他西入函谷得到昭襄王的赏识,得以入秦国朝堂为将,只不过彼时秦王上面有宣太后压制,底下有禳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分庭抗争,又有武安君白起、将军桓齮和谋臣范睢忠于昭襄王跟前,这才叫他格外低调了些。他会坐上如今这个位置,也是全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在战场上拼杀而来,如今能稳坐上将军之位,也全靠着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从未靠过什么裙带关系。
他虽知道只有自己坐稳了这个上将军的位置才能护得住琼华和韩颂,但也清楚,在高位做得久了,难免会被眼前的权势迷了眼。但秦国大多数的将领却始终未曾参与过什么政治斗争,哪怕是朝中再怎么不安宁,他们也不会多说一句,蒙骜自然也不例外。
但有的时候站得越高看得也越远,蒙骜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看的也很清楚,那吕不韦虽是出身商人,可野心却也很大,当初在邯郸时,便为着攀附权势搭上孝成王的宠妃,入了赵国朝堂为官,如今来了秦国,又靠着与王上的那点关系坐上大秦丞相的位置,他心中自是瞧不上,即便他将王上的儿子带了来,却也依旧对他毫无作用。
但蒙武这人却是谨慎,“父亲,吕不韦这招大有管仲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看来父亲不得不见了。”
公子政归秦的时日虽是不长,蒙武也未曾与他打过照面,但他的脾性,宫里宫外的人大多都略有耳闻。更何况当初昭襄王为着弥补他们家,特意当着他们父子的面召见了太卜令为琼华算了一卦,说是琼华天生凤格,是最适合做秦王后的人,所以在特意给当时还是储君的安国君留了一道密诏。那道密诏昭襄王是当着他与父亲的面写的,在临终之前一直保管在身边,直到临终时方才交到王上手中。上面的内容他们大概也知道,就是将来秦国无论太子是谁,琼华都是不可变更的太子妃。
只是琼华性子素来孤僻了些,平日也从来不爱出门,更何况她年纪还小,家中众人也不愿让她卷进宫廷斗争之中更何况那公子政归秦数日却甚少露面,更遑论去朝臣家走动了,今日这事,倒是叫蒙武大为震撼。
毕竟银容的事,他们都还没忘,当初昭襄王嘱咐先王与王上厚待琼华与蒙家,也是于心有愧罢了,只是王命难为,他们私心里虽也并不怎么想让琼华与王族中人有过多的牵扯,只是今日吕不韦拿着琼华做文章,不过就是看着他们一家偏疼琼华而已。
“不见。”事涉琼华,蒙骜将军倒是拒绝的利索,“要见,你就带着那两个娃去见,莫要让旁人与琼华扯上什么关系!”
那吕不韦倒也罢了,虽说是个商人,又用王上与他的感情坐上那个位置,蒙骜将军对他多少有些瞧不上,但毕竟并非王族中人,琼华日后若与他走得近些,将军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可公子政不同,他是先王看好的储君,若是不出意外,琼华将来的夫婿便是他。只是,从前为着秦国,为着昭襄王,蒙骜将军已经赔进去一个女儿,琼华是银容留下的小女儿,昭襄王那般决绝的将人许给他嬴族之人,蒙骜心中多少还是会有些郁结的。
那公子政虽是王上的嫡子,又是秦国内定的储君,即便琼华日后是他的正妻,可这丫头到底年幼,如今也不过三岁多的年纪而已,当年昭襄王定下这门婚事无非就是觉得自己对蒙家于心有愧而已,若真要论私心,蒙骜其实并不想让琼华嫁进宫里。毕竟当年银容夫人的死,本就是将军心中一个无法抹除的心病,虽然将军嘴上不说,可心里也知道,那韩王行事荒唐,又薄情寡义,王后心狠手辣,心肠歹毒,若非韩国步步紧逼,他那好好的女儿又岂会被王后和韩相张让暗通款曲,导致丢了性命?
韩颂虽是她的长子,但毕竟是儿子,如今又跟随副将王翦在南郡军中历练,日后若是入朝为官,定然会立下军功傍身,即便将来得罪于人被王上怪罪,但只要有蒙家在,他就能保全性命。可琼华不同,她毕竟是个女娃娃,将来若是嫁的一个普通人家,按照蒙家在秦国的威望,定然能护得她周全,可若是嫁进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