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安安稳稳走掉的,不是喜事吗?而且你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子抚养长大,成家立业,现在该是享福的时候啦,你家儿子去年不是刚给你添了个囡囡吗?”坐在她下方的另一位阿姨伸过手去拍拍她的腿,提醒道。
“对呀,哎呀,我就希望我家囡囡以后可以像这个小姑娘一样的啦。芬,你家囡囡明年是不是要高考啦?也能去A大不啦?”
台阶上的几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用着普通话聊了起来,其间穿插着听不懂的方言名词。
女人絮语的内容从兰姐贫苦的一生,到各人各自的生活,时间跨度从饥寒交迫的童年、剧变动荡的青年时期,到终于富足幸福的现在。
两人就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时记录,不做言语。
“哎,是呀,这人呐,年纪大了就容易伤感。小姑娘,你别见笑,我们这些乡下女人,一辈子都围着家人转,没什么见识、没什么本事,好不容易有个人愿意听我们唠叨,就一下子说的多了点。给你添麻烦了,你别见怪。也不知道给你帮上忙了没有。”
兰姐的脸上布满岁月的沟壑,却有着一双饱经风霜、却仍透露着柔和力量的眼睛。她面上有些不好意思,小心翼翼地看向白莲。
“没有、没有麻烦……”白莲手指颤抖,心底掀起无限波澜,泪水已从眼角滚落。
兰姐被她突如其来的泪水吓了一跳,心中顿时升起一片愧疚怜惜,“哎呀,小姑娘,你怎么了?”
“阿姨,您真的很厉害!”白莲泪眼汪汪,脸颊泛粉,激动地拉住兰姐的手,全然一副被她的经历深深感动了的样子。
“哎呀,我哪有什么厉害的?大字都不识几个,比不了你们名牌大学生。”兰姐一脸惊讶,连连摆手。
“您在生活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拉扯起一家人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杨绵绵同样深受触动,忍不住也上前拉住兰姐的手。
“这有什么的?日子还不是这样过来了。况且,也不只是我,你看我们南巷村的女人们,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兰姐脸上更不好意思,显然不明白这种平常的事情怎么引得两个年轻姑娘情绪如此波动。
在兰姐的身上,白莲感到了莫名的熟悉和亲近感。
仿佛对方是一个认识已久的长辈,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她提供指引。
像兰姐这一辈大多数的传统女性,似乎总是习惯了将他人放在自己前面,这个他人可以是父母、丈夫、子女,甚至还可以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他人”,仅仅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
勤勤恳恳、兀兀穷年,尽管深陷命运的泥淖,渺小不堪犹如风暴中的一颗苇草。
然而蒲苇韧如丝,女人们却还是凭着骨子里的韧劲,一次次从泥沼中拼命抽身,泅渡命运之峡。
芦苇一般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只争朝夕。也许正是塑造了这样的传统女性特质的文化根脉孕育了文学想象的温床,这样的女性形象温柔地击中了前现代大众潜意识中最朴素的对美好与爱的认知和向往。
这是自己在乡村中终老的圣母白莲花的一生,还是根本就是这样的圣母白莲花孕育了自己?
但是无论如何,与现实中的“同者”接触的新奇体验,却好像开启了什么神秘的开关。
以兰姐为首的一众南巷阿姨,因为白莲和杨绵绵完美的听众反映得到了极大的取悦和满足,热情地让白莲和杨绵绵想问什么就问,兰姐甚至还想直接把白莲拉回自己家。
“哎呀,莲莲呐,你们吃饭没有啊?要不要来我家尝尝我的手艺?你们今晚有地方住没?我家房间多,可空了呀!”兰姐热情地一把抓住白莲的手想往自己家里带。
“诶诶,谢谢阿姨!实在不用了,太谢谢您了!我们一会还要去看看别的地方,我们有需要再回来找您。”杨绵绵一看白莲被阿姨们的热情迷得晕晕乎乎,马上就要被拐回她们家里了,赶紧一伸手拦住兰姐热情的动作,大声道。
“诶,对哦!不好意思呀阿姨,我们还有好多地方没看呢。”白莲顿时清醒过来,不好意思地对兰姐说道。
“哎呀,没事没事,那你们功课重要,先去吧!有什么事情随时会来找我们呢啊,我们一直都在这边的,也没什么事情做。”兰姐一脸遗憾,然而还是放开了手,临走前不忘期待地叮嘱白莲。
“嗯嗯!谢谢阿姨!我们估计之后还有好多事情要过来麻烦您呢。”白莲和杨绵绵笑得十分乖巧,朝兰姐告别。
一群阿姨站在巷子口又遗憾又高兴地目送两人远去,目光缠绵得像是望着自己过年才回来一趟的小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