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沈临渊接管军务,已经过去几日光景。
无论是谁,都能觉察出沈临渊对齐歌的暗暗打压,而作为定远侯的颜舜华,看似不偏不倚,实则令人难以捉摸。
这日午后,齐歌走出吊脚竹楼,四周连绵不绝的苍翠仿佛初从石壳里剥出的碧玉般,浓浓映入青年校尉的眼帘。
纵使他有心领兵出战,然而始终不得军令,眼睁睁看着前线叛军接连攻下巴岩、饶连两地,自己却只能被困于这小小永安寨之内。
他知沈临渊无容人之心,但他未想到,对方竟会因一己之私到如此地步。
齐歌强自压下心中的烦躁抑郁之气,按照惯例准备去练剑,后方忽传来一声温润嗓音:
“不知洛兄可否与我一叙?”
他转过身,只见白衣的贵公子笑得仿佛梨花映照春水,绣了连绵云纹的袍袖被风吹得微微扬起,有如白鸟的羽翼。
“有什么话在这里直接说吧。”齐歌直言道。
“两年前洛兄出关之时,因山庄事务繁忙,未能前往凌霄阁恭贺,实乃一桩遗憾。” 虽然知道洛孤绝现如今已是延夏齐家的二公子齐歌,但颜舜华还是按照往日的称呼来唤他。
“颜侯爷如今位高权重,此等小事自是不劳烦你挂心。”
听到他如此客气而冷淡的回复,颜舜华依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话题却突然一转:“我离开帝都的时候,有朱夷国的商队远道而来,从他们口中,我听说了西州的一桩逸闻,想来洛兄或许会有兴趣。”
齐歌蹙眉,不等他开口询问,颜舜华便已经兀自说了下去:
“光明圣教的圣因教王,自南荒回来后,重新继位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齐歌的反应。
齐歌神色未变,只是“哦”了一声。
颜舜华又道:“圣因教王的继位大典上,他的胞妹,前任的圣善教王,众目睽睽之下,失踪了。”
齐歌挑眉:“你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个?”
他继续走向练武场,“如今前线战事吃紧,我无暇听什么西州的逸闻,还要练剑,颜侯爷请便吧。”
颜舜华凝视着黑衣青年远去的身影,眉心微皱,秀雅白皙的脸上一时间闪过无数种复杂的情绪。
就在他沉吟不语之际,忽然有人在身后唤了一声“侯爷”,颜舜华回过身,原是沈临渊。
“沈江军。”颜舜华一点头。
“侯爷来此已经多日,可还适应?”沈临渊寒暄道。
颜舜华微微一笑:“虽不如帝都繁华,但能与将士一道饮风餐露,亦是舜华的荣幸。”
沈临渊不语,只是注视着他,对方坦然迎着他打量的目光,那透澈的眸子没有一丝异常。
在沈临渊的印象里,五年前玉清观为白虎寨所屠,颜舜华的未婚妻和颐郡主在灭门惨案中不幸夭亡。祸不单行,不久,颜舜华的父母在一场大火中离奇去世,朝野上下原先依附于承剑山庄的势力,明面上没表露出什么,私下里却很是有些蠢蠢欲动。
就在外界纷纷以为这自幼患有心疾的少庄主,不堪大任的时候,颜舜华先是孤身入白虎寨,平定匪患为未婚妻复仇,博得大理寺少卿云鸿清的青睐。后又以雷霆手腕,接手父亲的旧部,令颜家声望更胜从前。
至于不愿归顺的那些大臣与宗派长老,意外失足落水者,狩猎不幸坠马者,饮酒过度呛死者……皆有之。
如此心智,如此手段,实在令人佩服。
但另一方面,自己选择这样一个盟友,也不知,是福是祸。
沈临渊回忆着有关颜舜华的种种传闻,面前人的一声咳嗽,将他拉回现实。
沈临渊掩饰好神色,随口道:“想来这个时候,殷将军应该还在回帝都的路上。陛下盛怒,急召他回去,也不知……”
“殷将军吉人自有天相,更何况,他背后还有殷贵妃与昭天门在,应是不会受太大惩处的。”颜舜华淡淡道。
“说起殷贵妃,我听说她不久之前,意外流产了?可叹陛下登基多年,膝下除了颜皇后诞下的小太子外,竟一无所出。”
沈临渊口中的殷贵妃,和不久之前被罢职的武威将军殷启明一样,是雷城殷家的嫡系子嗣。殷家由当年的宣武皇帝一手提拔,虽不在五姓之中,但家族代代从军,手握重兵,势力不容小觑。
现如今的七绝宗派里,昭天门因为有殷家的支持,与承剑山庄的关系始终只是不冷不热,不曾悖逆,但也不曾全然臣服。
面对沈临渊的探询之意,颜舜华笑了笑,“陛下如今不过三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往后定还会有子嗣的。”
他的回应滴水不漏,沈临渊只能附和道:“侯爷说的是,只要陛下与储君无恙,我等边关将士定会心安。”
他和颜舜华又聊了几句军务过后,似是不经意间提了句,“六月阴雨连绵,颜侯爷的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