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从池子里爬出来,借着还没有黑透的四周看去时,是着实的吓了我一跳,我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月牙型水泮池和一个长方形的池子!
道上说月牙为泮,长方积德,长方形一般都是放生池!可是从没有见过哪一个墓种,或者寺庙会同时修建两个池子的,从风水学来说这样的布局也从来没有过。
这些陈列在这荒山野岭的古建筑,不知道曾经经历过多少的岁月洗涤,曾经的这里又有多么的辉煌!
即使经历几百年这些雕龙画凤鬼斧神工的雕刻,依旧如昨日帝王篇一样,真让人感叹人类的渺小…
看着螭龙碑首两面八条螭龙互相盘绕,这种等级的神道碑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仔细看去,没有多少风化痕迹!
但这个碑又的确是一座古碑,那就说明这通神道碑保存的很完好,石字也非常的好辨认,底下的这只赑屃很是庞大,雕刻的纹路清晰。
刻画的这个篆体也很有讲究,阳刻的题名,而下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阴刻楷体。
不过凭我这幼儿园毕业生是看不懂这些的。
神道碑在这里,墓室也不会很远,应该就在后面。这种神道碑居然高达八米,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是这个石头并不是一般的石头!
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灰色花岗石,很像梅花的梅花枝,而这些若隐若现的白色石斑点就像梅花,所以这种碑也叫梅花碑,神道碑的后面是一大片奇形怪状的家族碑。
各种石碑上都是阴刻着一些会意难懂的图文,有的像七杀碑,有的像杀伐碑,有的像乱葬岗的无名碑,碑上缠绕的枯枝藤叶,犹如那句歌词“谁的思念在墓碑上生根发芽”…
不时还会有些许的鸟类寄飞在这些墓碑上,某些残垣断壁的墓碑上还掺杂着一些不知何种动物的血液,顺着墓碑流进土壤里。
一颗颗白骨骷髅随意的散落在地上,一些乌鸦正在啃食着一颗血淋淋的头颅,看着这样血腥的场面鸡皮疙瘩都开满了全身。
石像生排列的很整齐,古墓位于山下的一个寺院之中,这座山很有意思,两边的山脉蜿蜒向下,微微起伏,如膝盖弯曲,中间山脉突出。
这样看来就对的上了,应该是最先有座古墓,后人在古墓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座寺庙,这种双重风水局还是很少见的。
古墓从高山开凿下来,一气呵成。在风水上称为仙人大坐型!古墓前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有山有水!夜色之下还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这座古墓比我想象中的要大,神道的宽度,石像中的种类,古墓的占地面积都可以用庞大来形容!
神道的最前端是两根高达三十米的望柱,望柱上各有一只望天吼,最神奇的是这样的望柱是整根石材雕刻而成。
真不知道这样的石材雕刻是怎样立上去的,或者说是怎样把这三十几米的整根石材立起来的,经过几百年甚至千年而不倒,也是真够神奇的。
往神道里面走是清一色的鹅卵石铺成的神道通道,鹅卵石在道教里又被称作“龙鳞”!左右两边分别是蹲着的石虎,憨态可掬,然后是狮子手握绣球,非常的灵动。
低头的石马,跪卧的石羊,不过看这些神道石像生,它的位置是错的,应该是文武、马、虎,羊这样的顺序排列,代表忠勇义节孝。
而且石狮子也是要放在石像生的最前面,因为狮子的作用是正邪守护,它是要守大门的,现在就只有这个石人的位置是对的。
接着是一个手持头一柄开天斧面露凶光的武将,这让我想起了父亲教我的“画水”口诀:
“吾神不是非盘神,吾神是真武大将军,手提宝剑空中现,脚踏奎神游在井中入地府,收蠡男丁转天门…”
从神道走进去就是九级拜台,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足足的九层!这是不是代表九九归一我不知道!
拜台之上就是墓冢了,但是当我走上这如同万人朝拜的九层拜台时,眼前正棺之位却没有看到任何一口棺材。
而是一把青石精工雕刻的龙椅,龙椅宽两米,高四米各种镂空雕刻栩栩如生,尤其是九龙戏珠,腾云驾雾就好像它们本身就活在现实中一样。
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龙椅上坐着一具骷髅,不!具体的说应该是一具被鸟类分食的只剩下骨头的人骨!
这人如今也只剩下这一具骷髅,右手还杵着一把银光闪闪的玄铁大剑,衣服早就破破烂烂,看起来生前也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
而龙椅后面是一块高达近十米的墓碑,这墓碑没有任何文字,只有墓碑中间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眼睛,
这是一方无上透明的赑屃驮碑碑,那本阴山残本秘录上我就见过几个墓碑,排名第一的好像叫作女娲神碑!
简介介绍说是当年世界鸿蒙一体,为了稳定始原尊开天辟地形成的天地支撑。
特炼制九鼎支撑天地,而后来远古神魔撕开九重天,打破纬度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