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锲子(1 / 2)

月华莹莹,熏香袅袅。

栽种在华阳宫中庭的梨树随风而动,枝头花瓣片片洒落。

树下,案几俯首的姜意浓一席妃色舞衣,身姿纤细有致,额间花钿似火,闭合的双眼之上是一对远山眉,秀美得如高山含了一抹翠色,鸦青色的发高高绾起,珠花银簪斜插,一张素净的脸上笑魇未消,丹唇微翘。

月到冲天,诺大的华阳宫里传来奴仆的惊呼,内侍尖细微颤的嗓音划破静谧的夜色:“永宁公主,薨逝!”。

梨花如雨微濛,丧钟悠远哀泣。

——

公元癸卯年①,京市名为一溪雪的别墅里,姜意浓双手微颤的拿着刚刚修复完毕的舞曲《梨月》,激动的比照大祁国舞大家步青莲编撰的《姜书.礼乐一二》中的批注,逐字念读。

“观《梨月》形隐有刚劲之风,品其神含内敛苍凉之悲。刚劲苍凉乃漠北之情,况此舞冠名梨月,月乃思乡,梨古之以来便有拟雪之态,譬如边塞诗人岑参有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故此,私以为《梨月》实是感怀边疆将士之作。”

……步青莲《梨月》复原札记又云“其曲十二遍,分三段,每四遍为一段。”

后近代舞学大师孟摇风也曾推断,《梨月》三段分别为“金笳”呈现的是和甲而卧的将士在岁梦中被笳鼓喧喧而催醒的场景。

“半庭雪”描写的是醒来的将士卷起营帘所见之景——北风舞白雪。

“梨花白”展现的是将士所思之景——渐渐清晰的羌笛胡歌盘旋在冬夜里,感官乘月归故里。他那繁盛国都的红梅早已洗净铅华化身为赛雪的梨花。

此刻月光正漏进记忆里的那方庭院,皎洁澄澈,倾洒在如堆雪的落花之上,蹁跹起舞的分明是梦中之人,纯白的梨花落满伊人的发髻,恰如白雪染白了将士的青丝。虽不能共白首,也能以此圆愿。

字句读完,姜意浓拿着复原本欣喜若狂“全对!”,历时十年,她终于琢磨出了《梨月》每段的一招一式。

直到现在,她仍然能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接触梨月的复原工作时,自己那种完完全全沉浸在它的形、神、劲、律之中的感觉。

十年钻研,一朝复原,姜意浓心痒的打着节奏缓步轻移,水袖轻甩。

然而一舞完毕,姜意浓的心里的激动俶尔远逝,她舞不出那种能让万千将士共鸣的感觉。

她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只能一遍遍翻阅典籍。

《姜朝通史》记载,宣帝姜尧第七女姜意浓,少工书法习绘艺,一舞《春晖梦华》名扬四海,身消玉陨遗《梨月》。

钻研《梨月》十载,这段话,姜意浓可谓烂熟于心,姜永宁和她一样是个舞痴。相传姜永宁为江宣帝最爱之女,痴爱国舞,因创作《梨月》心力交瘁而亡。

又有野史记载,姜永宁薨逝之时,居所华阳宫栽种的梨树纷纷下起了梨花雨,一时间宛若白雪铺满整个宫殿。《梨月》当时就是同永宁公主一同被侍女从梨花堆里捞出来的。

这一奇观,还成了姜朝太史令预言边境之危的根据,“梨花雪,梨花血,恐北方边境突厥来犯,威胁姜朝安危。”由于这场写满神奇色彩的梨花雨,姜朝事先做足准备,后又经教坊得以一窥《梨月》真容,乃知此舞为戍边之歌,宣帝大惊,唯恐突厥来犯,加大防范力度,最后更是直接把《梨月》谱成乐曲,供戍北将士传唱。

《梨月》一时间成为军中乐歌,士气空前高涨,大败突厥。更是在两百年后挽姜朝之倾危,成就了历史上又一起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陇山之战。姜朝得以延续三百年气运。

合上《姜朝野史》,姜意浓陷入了沉思,这样一支明显与政治挂钩的磅礴舞曲,是需要符合主旋律的。

“符合主旋律……”姜意浓呐呐的重复这句话,心思不由的一转,千百年前姜朝的主旋律是什么。

……

“中央集权、君主□□。”这是所有封建王朝的核心,所以姜朝的主旋律也应该是这个。

“忠君爱国。”姜意浓对自己的发现喜出望外,提笔在步青莲《梨月》复原札记旁,写下“缺段”两字。

她已经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熬了整整十日,此刻的精神更是高度紧绷,以致于抄起曲谱的手微微痉挛。而思想依然不肯停歇,争分夺秒的梳理线索。

“金笳”“半庭雪”“梨花白”前三段已经把感怀思乡烘托到了极致,那剩下的就该是坚定爱国之心念。

“如何坚定心念?”这是姜意浓跌倒时问自己的问题。

书籍、插画瓷瓶倒了一地,仰躺在地板上的姜意浓紧紧的捏住碎瓷片,眼前渐渐浮现千年前姜国红底黑字的旗帜。

意识越涣散,眼前的旗帜就越清晰,手中瓷片划伤了手掌心,借着殷红的血,姜意浓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在地板上画下一面旗帜。

是姜国的旗帜。如何坚定心念?那一面旗帜就是方向,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