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即仰头对祖母说:“文彦也会好好读书的,文彦也想给您挣个诰命回来!”
“好好好,你们有这份儿心想着我,我就高兴得不行了,哪里还想着那天大的荣誉。”
吴老姨娘欣慰的摸摸沈文彦的小脸蛋儿,和沈母继续聊起了家常。
沈母带着沈文彦姐弟从吴老姨娘那里回到自己院子后,便准备让沈文彦温习一下启蒙的书籍。
对沈文彦,从他出生起就已经成为了沈母的依靠,没生出儿子之前,沈母总要担心沈父会带别的女人回家,若是生了儿子,那自己和女儿以后在家中日子就不好过了,自己娘家更靠不上,只有生出儿子才是她的底气。
出嫁时因为哥哥读书屡试不第又不事生产,聘礼都被哥哥拿去读书,嫁妆也是寒酸,和大嫂完全不能比,受了不少的委屈,自然期望女儿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在这年代女子若是没个好的娘家可不好过。
所以她拼命的想生下儿子,并对沈文彦的学业那是格外重视。
沈文彦拿出书本,他现在快六岁了,三岁时父亲便给他启蒙。
最基础的启蒙读物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取材典范,涵盖传统的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忠孝节义等内容,用传统故事让蒙童了解常识,从故事中明白做人道理,当然学习这‘三百千’对于三岁的孩童,最重要的便是学会了认字。
识字明理便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四书先从论语开始,加上《笠翁对韵》熟悉诗词的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等。
这些内容皆是科考最基础的内容,必须熟读经义史论,明晰理义能答策论,能解圣人言论,再学习八股文的解题方法,并且对诗赋能够掌握,才可有童生资格,再看试试看能不能考上秀才。
而想要再进一步,便要学习更多的经史子集,这是要学习的图书中的四大部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和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集部是诗、文、词、赋等的总集专集。
将这些都学会之后,还要能做出文章诗赋,将它们特定的文体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所以这科举可不容易,沈文彦想到这光是要背诵熟读的内容,就已经是不小的工程了,古代还有百岁童生,一辈子都在背这些东西。还有诗赋对于他来说也是个困难的东西,若让他现在自己写,怕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不过相比较投胎为一个女孩子,生活在这封建的古代,一辈子困在这后院里,一生荣辱皆系在他人身上,沈文彦便觉得作为一个男子,去读书考科举也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
相反能这样去读书还真是他的幸运,在这样的年代,男子能做到的事情比女子多太多,除了为了功名利禄,也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
沈文彦开蒙至今三年多了,现在正在复习四书五经的内容,沈父早已经教他通读并解析了其中的含义,之前的他也能够熟悉的背诵,并能理解大部分内容,现在需要再温习一遍。
沈文彦翻开最近读过的《中庸》,这书的内容儒家中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这思想主张和文章的理义解释都会是考试的内容。
之前的自己年纪小,对于文章表达的意义不甚理解,而现在有着上辈子的意识,让他对文章内容的含义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对于背记文章也有了帮助。
他静下心来认真诵读,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先将内容通读复习一遍,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注,先再理解一遍这几本书的内容,再去重新背诵查阅自己的缺漏。
看着开始认真背书的儿子,沈母让萍儿准备好茶水,在旁候着看他有什么需要,随后便悄悄的离开了。
她来到沈又菱的房间,沈又菱在家时,也曾教导过她读书识字,学习一些书画才艺,但是女孩子也不用考试,女红对她们来说比较重要的,以后能给亲近的人缝制衣服,表达心意,所以刘婆子正在教导她针线刺绣的手艺。
沈又菱其实觉得刺绣很无趣,更想找弟弟玩儿,看着母亲来了放下手中的东西就想去撒个娇。
沈母看出她的想法,对着她教育到:
“弟弟可不能陪着你玩闹,再过两日,你祖父就该带着你文宏堂哥回来,你弟弟也该好好看看书,你也是该静下心来好好跟刘妈学学针线活儿,别以后给你爹秀个荷包表心意,你都拿不出手来。”
“好嘛,知道了,弟弟读书比较重要。”沈又菱无奈的又拿起手中的针线,继续绣着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