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2年年初,安晏人生中第一次来到英国,带着对现世的绝望,也带着对未来的惶惑,来到了这个他曾经无限向往的国家,可是,当他走下飞机,真正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走进伦敦这座城市的时候,城市的一切都令他感到眼花缭乱,却又像是海市蜃楼,显得那么的不切实际和虚无缥缈。
安晏觉得,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住他,没什么东西值得他风尘仆仆地从万里之外的中国赶来,想到此,他甚至对这个国家和城市有了一丝莫名的反感和失落感,那一刻,他突然后悔至极。
他心底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个国家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注定不属于这里。”
但是,英国有他的亲人,一个他十几年都没有见过面的亲生母亲,这一次来英国,就是他母亲的决定,是母亲建议他到此留学,并希望他今后能在英国生活和发展。
安晏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自己的父母分离,一直跟随着爷爷奶奶,六岁的时候,他彻底失去了父亲,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十几年来,安晏只能从日渐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找寻关于母亲的一切,从发黄的老照片里辨认母亲的容貌,从偶尔打来的电话里分辨母亲的声音,通过自己的想象,勾勒出电话另一头是一张怎样的慈祥面容。因此,他对母亲一直心怀某种崇高的敬意。他想象着自己有一天去到英国,在见到母亲的一刻,他依然可以投向母亲的怀抱,期待在见到母亲之后,和母亲倾诉衷肠,向母亲寻求一些支持和鼓励,在未来的道路上给他一些指引,让他能够走出感情失利的阴霾,让他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勇敢的生活下去。
但是,当他真的来到英国,走下飞机,当他第一次看到母亲的那一刹那,他便强烈的意识到,英国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他的母亲也不是他想象中的母亲。因为,就在安晏走出机场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就被母亲一系列的行为惊呆了。
在接机口,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身穿一身和年龄不怎么相称的红色大衣,戴一顶英式的窄边呢子礼帽,打扮得像一个英国贵妇。而且,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她不仅仅带来了她的司机和助理,甚至包括她的私人律师,几位公司的股东,以及在伦敦华埠商会的同僚,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一位女摄影师,安晏后来才知道,这位摄影师是伦敦的一家华人报社的记者,是他母亲专门请来的。这些人前呼后拥地围在她的身边,亲切地称呼她为‘晏夫人’。而当他走到母亲面前,望着母亲那张严肃冰冷的面孔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母亲竟然只是和他握了握手,然后像接待外宾一样轻轻地拥抱了他,接着在他耳边冷冷地说了一句:“为什么没有穿我寄给你的礼服?”安晏木讷地站在原地,一脸的迷茫,他这才想起来,在他动身到英国之前,他收到母亲寄给他的一个包裹,里面有一件白色衬衣,一件浅灰色马甲,一条深灰色长裤,一条银色领带,一双黑色牛津鞋,还有一件前短后长的深灰色法兰绒西服外套。母亲要求他必须穿着这一身衣服到英国,可他觉得这身衣服穿起来不伦不类,活像个假洋鬼子,他没有听从母亲的安排,在起身去英国时,只穿了一身平常穿习惯了的运动服,将母亲寄来的衣物统统塞进了行李箱。
摄影师还是拍下了他们母子二人见面的这一历史时刻,拍下了母亲那副严肃冰冷的外交家面孔,当然也拍下了他窘迫无助的神情,第二天,他和母亲见面的照片和附带着的一篇特别报道便出现在华人商业报的头版头条。
安晏看过了那篇特别报道,报道上说他是晏夫人家族的唯一的继承人,是伦敦华埠商会未来的接班人,更是华商在英国的希望和未来,文章里的那些形容他的夸张词汇看得他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晏夫人却在看过报道之后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她说:“除了你那身寒酸的打扮,一切都很完美。”紧接着,晏夫人便告诉他当时那么做的原因,原来她的公司内部和商会内部都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一些人看她是一个无亲无靠而且上了年纪的女人,便起了异心要彻底搞垮她,因此,她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巩固自己在公司和商会的地位。于是,她把和儿子团聚这样一件家事,当做了一种危机公关的手段,让她的公司在深陷囵圄之时获得了重大转机,更让她在伦敦华埠商会的地位变得不可动摇。
2.
“在英国,你必须听我的。”这是安晏来到英国之后,他的母亲晏夫人给他的第一条忠告,也正是这样一条忠告,让安晏无端生出一丝畏惧,这不仅仅是忠告,更是一条警告,带着与生俱来的威慑力。晏夫人冷若冰霜的表情,举手投足表现出来的强势,说话的掷地有声,都让他情不自禁地在母亲面前低下了头,也让他第一次动了回国的念头。
和母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了一个星期之后,他向母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回国学习和工作的想法,他话音刚落,便遭到了晏夫人严厉的拒绝和强烈的批评:“你说这话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过,我能理解,毕竟你从小不在我身边,你是爷爷奶奶带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