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女生耽美>蜗牛日记> 看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看榜(1 / 2)

作完这一切考试“善后”工作以后,陈迟仍觉得有些不太真实。请不要觉得她太过矫情,想象一个常年在湖边垂钓却碌碌无结果的人,突然有一天,一条鱼上钩了,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就像现在的陈迟一样,处在一种不真切的幸福当中。

停下来的陈迟放空自己,陷入到回忆里边。

高一的时候,陈迟有种初出茅庐的懵懂感。考上一中靠的是初三后半段的笔耕不辍和她良好的记忆力,不讲求什么方法论,就是铆足劲头地死记硬背也能拿很高分。

可到了高中,初中的那套理论不管用了,“九座大山”压制着偏科的陈迟,她那引以为傲的记忆力没有了用武之地。

语文有它的答题模版,陈迟尚且能拿初中的一些知识来应对,然而那议论文,陈迟确实不拿手的。她是个抒情流派的人,擅长写叙事文和散文,但说理类的、考校逻辑思维的,实在难为陈迟。

好在陈迟的单词积累量比较丰富,英语的大部分阅读理解还难不倒她,好在高一还不考读后续写,陈迟对这一科也还算游刃有余。

历史和地理看似是考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记忆力强的陈迟也对这两科没辙。这两科是被高中生称作“玄学”的两科,考试中起决定胜负意义的往往是选择题。

曾有言:“拿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句话对这两科尤其适用。

仿佛考试时靠的是题感,实则是对强大知识储备和对题感和选择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敏感程度的能力考查。因其很大程度上需要考生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所以常常混淆视听,让考生误以为这两科“玄之又玄”。其实这就是出题者和考生两种主观意图产生参差碰撞的思想产物。

面对这两科,陈迟有一点“自暴自弃”式地将正确率押在考运上,蒙的对就算是自己的,蒙错的则算作错题处理。因为有时候陈迟也很难解释一些难得离谱的题目在考场上是如何凑巧地解出来的。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被陈迟粗暴地归类为数理科目。这四科陈迟花的时间最多,除了化学和生物,回报率都很低。那两科尚且能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多记忆总能捡分,可数学和物理,陈迟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上网课拯救了数学,却没能拯救物理。因为这四科拖后腿,导致陈迟的高一上学期长期在班级榜的中游徘徊。那时的陈迟只会埋头苦干,还没有认识到方法论的重要性,因此常囿于学习的苦。

大抵是练的题多了,陈迟渐渐有了些感悟,像开窍般的,开始另辟蹊径。

她将语文和英语归为一类,习惯称作“手感组”。

陈迟将语文试卷拆分成四个板块,分别是:现代文阅读(1)、(2),古汉语文学(1)、(2),语言文字应用(1)、(2),最后是作文。

除去作文,前面的三部分都可作为每天的练习板块。陈迟一般会选择混搭,将说明文、小说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以及默写、标点、成语、补写句子进行排列组合。

同理,英语试卷也可拆解为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短文填空四个模块,每天自由选择两个混合在一起练习。

长期以往,不尽积累的手感,陈迟还储存了不少答题模版。很多同学觉得陌生的题型,在陈迟这里已是家常便饭。

数学,陈迟还是认为日常积累的错题非常重要。以及平常老师上课分享的基础模型和它举一反三后的例题,练习册上的基础题“多变体”都是需要记录在册的,以便考前两个星期的时候复习回顾。对于那些不会的,陈迟向来抱一个“听天由命”的态度,不会的,就是不属于我的,考试的时候欣赏一下直接跳题就好了。

也因此,陈迟在考数学的时候心态尤其良好,无论题目出得如何变态难,她都能保持一个“无动于衷”,冷眼看着那些一出考场就欢欣鼓舞抑或是抱头痛哭的人。

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课本,一切细小的知识点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上。因为翻来覆去就是那些内容,顶多形式翻出花样,内里却还是不变的。只要在考前的两个星期将所有学过的课本和补充在上面的笔记都翻看一遍,考试的时候总能让你发现意外之喜。而那些意外之喜就是支撑你稳住心态,大题一路通关,勇闯小论文的关键。

化学和政治陈迟其实没怎么下功夫,做的多是那些老生常谈。什么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课后用心完成作业,考前两个星期将课本和笔记回顾一遍。政治因为陈迟平常保持的良好习惯,考前其实也不用怎么复习,只需要利用好考前的那个晚自习将练习册上做错的选择题再仔细翻看一遍,考试也就轻轻松松拿高分了。

很多重高都热衷于张贴出“大红榜”来刺激学生们隐秘的虚荣心以激发出学生迎头赶上的竞争意识,一中也不意外。

出分后的已给星期,陈迟从操场背书回来就看到有人在更换红榜,迫于榜前人头攒动,她只好先回教室放好政治书再出来。

人还是一样的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