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三郎还在发愣,王婉儿叫了他一声才缓过神来。
他深吸一口气走进屋拱手道:“小婿肖凯见过岳父岳母。”
李氏上下打量着眼前的白净清秀的男子,袁大爷觉着此人有些面熟,多看了几眼:“这不是那隔壁的肖先生嘛!”
袁雅蓉揩了揩眼泪,默默点了点头。
老夫妻俩对视一眼,李氏是没见过肖三郎的,袁大爷去临安看了几次女儿,倒是跟肖三郎见过几次。
屋内空气瞬间凝固住,门口观望的王婉儿也同样紧张得屏住呼吸。
“来来来快坐,娘子啊,给女婿倒水。”
李氏愣了一下,屋内只有一条高凳,一只脚还矮了点儿,坐着摇摇晃晃的。
平日就他们夫妇俩在家,袁大爷一直都在炕上,李氏怕摔也不敢坐那凳子。门外有一条小矮凳,是李氏洗衣服、煎药看火时坐的。
李氏在角落里拿出高凳,又袖子擦了擦灰,肖三郎看到短一截的凳脚忙说不用。
接着李氏出门来,准备去灶上拿碗端水,这时注意到门外的王婉儿。心想着这下碗不够了,她和袁大爷吃饭只有两个碗两个盆。
王婉儿早在屋中没看到茶盏,先开口道:“我来吧,虽然晚了些,三哥作为女婿初次见二位,应当由他给两位敬茶才是。杯盏和茶壶放在何处?”
李氏慌忙道:“您是贵人,怎能让你动手呢?”
她径直往茅屋边的炉灶上走,端着两碗水进屋去。
看了看这简陋的条件,王婉儿暗暗叹气摇头。
屋内肖三郎给二老补了敬茶,袁雅蓉眼睛一直泪汪汪的。
相谈片刻,肖三郎出门来,好让他们一家三口说说话。
他想上街去置办些东西,王婉儿方才已经让月生和画楼驾着车去。
看到屋前堆积的衣物,挽起了衣袖。
木桶里只剩小半桶水,全部倒进盆里,提着桶想找找院子里有没有水井。
王婉儿告诉他道:“别找了,这得上河边挑水去,且我看了,这院里院外就一个桶。”
肖三郎拎着桶往外走,王婉儿一块跟着,问他有何打算。
当初娶袁雅蓉,肖三郎跟母亲闹过一场。虽说后来母亲点头答应了,婆媳关系也算和睦,可这要是把岳丈岳母带回临安,岂不是又要让母亲气一场?
他心里没有定数,还是想看看袁雅蓉的意思。
接近中午的时候,月生和画楼满载而归,不仅仅是他们来的时候坐的那辆马车,后面还跟着一辆板车,拉着桌椅板凳这些大件。
画楼瞧着到中午,还去了铺子弄了几盘热菜,连米饭也是温热的。
这篱笆小院里进进出出,屋里屋外渐渐被填满。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被子褥子,鸡鸭米油菜,还给袁大爷弄了一辆四轮车,只要画楼想到的样样都有。尤其是粮食,卓家有米行,后来又陆续开了菜肆和果肆,没多会儿这些东西置齐了。
下午王婉儿他们准备回去了,这茅屋只有一张炕,袁雅蓉和肖三郎也在这住不下,只能同婉儿回卓府,明日再来。
回去路上,王婉儿无意看了看车窗外,村子里的人对着马车和篱笆小院的方向指指点点,村口哨点几个官兵也是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马车离开。
……
肖三郎和袁雅蓉每天一早出城,到了傍晚用了饭才回来的。
这天早上,刚下马车,门外除了李氏,还站着一位妇人。
那是张家的齐娘子,看到肖三郎感叹道:“哎呀,这就是你女婿吧!啧啧,真看不出来,二丫头以前不吭不响,去了临安几年找了个这么俊俏的郎君。瞧这皮肤白嫩得,远远一瞧我还以为是个姑娘呢!”
听到最后几个字,李氏笑烂的脸突然僵住。
肖三郎脸有些微红。
袁雅蓉心有不悦,愣了下还是陪笑见礼。
肖三郎手里提着药包和婉儿准备的食盒,跟着进屋。
袁雅蓉出门往厨房去,肖三郎想跟着一块出去,被齐娘子叫住。
“听闻你是名医,尤其对女子养肤养颜之事最为拿手,那日可否为我家姑娘看看?这丫头平日不爱喝水,夜里又爱点灯看话本,一张脸长满了痘。”
肖三郎讪讪一笑客气道:“这不打紧,哪日带姑娘来,我给瞧瞧便是。”
说完一溜烟儿跑出去,看到袁雅蓉在厨房里站着择菜,脸上写着不悦,拿着菜叶子撒气。
他站了过去,悄声问道:“怎么了?还在为齐娘子方才的话生气啊?”
袁雅蓉重叹一声,仰头吵着天空翻了个白眼。从小到大,她可烦这位亲戚了,只是碍于母亲的面子,对她一直都是恭恭敬敬笑脸相迎。
那年她跟刘五爷合离后回到袁家,母亲常常忍不住怨她,祖母也是见面就训斥。
这个齐娘子比以往来得更勤